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5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202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625篇
内科学   345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3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424篇
综合类   1646篇
预防医学   704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843篇
  12篇
中国医学   909篇
肿瘤学   20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结肠癌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从PI3K/Akt生物轴调控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HCT116细胞,细胞设3组:对照组,健脾消癌方组(加入15%健脾消癌方含药血清)及人参皂苷Rg3组;制备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分组及制备方法见实验方法),用条件培养液干预HUVEC(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Matrigel基质胶法检测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随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CT116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Akt、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蛋白表达。最后在结肠癌HCT116荷瘤小鼠中验证健脾消癌方对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并经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较空白血清组显著增加(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较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显著减少(P<0.01)。p-Akt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高于空白血清组(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I3K、Akt蛋白表达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性增大,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减小,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消癌方可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生物轴调控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尿路结石与骨质疏松均存在钙代谢异常,且发病率高,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高钙尿症通过骨吸收增加等,或为两者发病机制间的关键桥梁。对遗传因素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许多与两者有关的基因,主要为腺苷酸环化酶10基因、1,25-(OH)2D3-24羟化酶基因、钙敏受体与紧密连接蛋白14基因。但对上述一些基因变异与尿石症和骨质疏松的研究尚存在不同结论,且其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雌激素缺乏通过骨丢失、减少瞬时感受器电位阳离子通道V5表达,造成高钙尿、低骨量,导致尿石症及骨质疏松。高蛋白、高钠、低钙等饮食因素也能影响两者的形成,笔者综述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患者中选取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由临床医师结合经验给予感染控制,观察组通过微生物检验进行感染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是9.1%、93.2%,与对照组患者的25.0%、68.1%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基强的松龙中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以抽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环磷酰胺进行药物治疗;记录分析两组服用不同药物之后的治疗效率、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记录分析两组数据得到,前8 d两组治疗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 d后研究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发应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2.50%)。结论甲基强的松龙与中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能提高患者治疗效率,使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良好,且能减少不良发应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05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385名。搜集其基本资料、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等。根据T值将这些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233例)、骨量减少组(101例)和骨量正常组(51例),比较三组间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并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5);随着骨密度的降低,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逐渐升高,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与骨量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P1NP、BGP、β-CTX与骨密度呈负相关,25(OH)D_3与骨密度呈现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骨折风险并及时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病术后综合征的辨证思路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6年1月间心血管病手术后各系统出现合并症的患者150例,按常规西药治疗后症状不缓解、疗效不佳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分型施治。评价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转归。结果43例术后发热患者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68例术后消化功能紊乱患者显效27例,有效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5%;16例咳嗽、咳痰患者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7%;11例心悸患者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1.82%;10例失眠患者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心脏病术后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临床护理中较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中起着重要作用。输血工作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成分输血是通过血细胞分类和将血液中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加工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各种血液制品,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有针对性输入,以达到治疗目的。成分输血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好、副作用少、节约血液、一血多用、减轻病人负担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输血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03年以来,我院已进行成分输血800余次,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次氯酸盐溶液具有良好杀菌作用,很久以来即用于外科创伤消毒。为了解常用外科次氯酸盐抗菌制剂的稳定性,在实验室内测定了优苏(漂白粉与硼酸的复方抗菌剂)、达金氏液(次氯酸钠与硼酸的复方抗菌剂)  相似文献   
9.
小针刀疗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小针刀疗法是在传统针砭之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针对一些疾病(主要是疼痛性疾病)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该法不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还具有操作简便易学、创伤小、痛苦轻、安全经济等优点。所以,问世以来很快就为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为了提高该疗法临床应用的  相似文献   
10.
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技术服务水准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也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