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加强对医院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控制院内感染,于1997年抽取甘肃省部分医院进行消毒质量调查。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及《消毒与灭菌实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分析及评价。 对所抽检的各级医院高危区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细菌总数、压力灭菌器灭菌效果、紫外灯强度等进行检测。其合格率分别为45.74%(387/846)、77.01%(1946/2527)、76.16%(639/839)、89.44%(144/161)、83.32%(919/1103)。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阴道清洁度判断标准在日常检验工作中的困惑,寻找一个医生和检验师都认可的报告方式.方法 取适量的阴道分泌物加2滴生理盐水混合涂片,高倍镜检查,按照所含白细胞或脓细胞、上皮细胞、阴道杆菌、杂菌的多少,分成Ⅰ~Ⅳ度.结果 在2 017例受检的阴道分泌物检查报告中,完全符合阴道清洁度判断标准的只有645例(32%).其余的1 372例白细胞小于或等于15/HP的标本以A、B两组不同的方式报告.A组将含有少量的念珠菌、部分线索细胞的标本判为Ⅱ度;B组将阴道杆菌少至无、杂菌出现时只要查出念珠菌、滴虫、≥20%线索细胞中的一种和多种的标本均判为Ⅲ度.因此,A组判断为Ⅱ度895例,总检出率为44.4%,Ⅲ度477例,总检出率为23.6%;B组判断为Ⅱ度512例,总检出率为25.4%,Ⅲ度860例,总检出率为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传统的阴道清洁度判断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困惑,本人建议检验师报告所有检查的相关指标,取消清洁度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探索登革热病毒检测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登革热患者2 158例。分析登革热疫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和发病患者职业等,采用免疫层析(ICT)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及核酸检测PCR法检测登革热病毒,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 158例登革热患者中普通型登革热2 017例,占93.47%,重症登革热141例,占6.53%。登革热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8~11月,占99.54%,10月份发病例数最多,为1 226例,占56.81%。登革热病例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60岁,占74.70%,21~30岁发病例数最多,为530例,占24.56%。登革热病例主要集中在待业(26.18%)、离退休人员(6.35%)和商业服务(6.35%)人群,医务人员(0.42%)和餐饮食品业(0.42%)的患者较少。ELISA法和核酸检测PCR法的总阳性率较高,ICT法的阳性率较低,ELISA法和核酸检测PCR法的灵敏度较高,三者特异度相差不大。发病1~5d的血清,核酸检测PCR法的灵敏度最高,而发病6~7d的血清,ELISA法的灵敏度最高。结论登革热疫情的发病时间集中在8~11月,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60岁,职业主要是待业人员,ELISA和核酸检测PCR法的总阳性率和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炎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游离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比值与前列腺液门细胞(WBC)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205例前列腺炎患者血清TPSA、FPSA、FPSA/PSA比值,再与前列腺液(EPS)镜检WBC含量作比较,分析不同EPS中WBC含量与血清TPSA、FPSA、FPSA/TPSA比值的关系,以及前列腺炎治疗前后血清TPSA、FPSA、FPSA/TPSA比值的变化,来确定两者的相关性,试验同时设对照组40例。结果前列腺炎较严重组(WBC+++~++++)血清FPSA、TPSA及FPSA/PSA比值与前列腺炎较轻组(WBC+~++)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前列腺炎治疗好转前后血清TPSA、FPSA、FPSA/PSA比值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炎可以导致血清TPSA、FPSA及FPSA-PSA升高,这种升高与EPS中WBC的含量呈正相关,血清TPSA、FPSA及FPSA-PSA升高也可以作为前列腺炎疗效判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均匀设计优化人血白蛋白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中Cu(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了HSA荧光猝灭法测定Cu(Ⅱ)的分析新方法。方法:在均匀设计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研究了Cu(Ⅱ)对HSA的荧光猝灭效应。结果:在pH=8.0的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一定量的Cu(Ⅱ)对HSA荧光的猝灭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9.7ng/ml;相对标准偏差0.9%-1.3%;样品加标回收率93.0%~102.7%;线性范围0.07~6.00μg/ml。结论:方法与单因素轮换法实验结果比较,实验条件更优化,方法更简便、灵敏。可直接用于环境水样中Cu(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11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AECOPD患者100例,于入院第2、3、4 d留痰标本行病原学检查;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亚群水平;采用罗氏Cobas c 501生化分析仪测定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使用肺功能仪检查患者的肺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ECOPD发生危险因素。实验设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对照。结果 100例AECOPD患者痰培养细菌阳性68例,阳性率68.00%。共分离出细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占63.24%),革兰阳性菌25株(占36.76%)。与对照组比较,AECOPD中的GOLDⅠ、Ⅱ、Ⅲ-Ⅳ组患者血FEV1百分比、FEV1/FVC比值及IgM、IgA、IgG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mDCs和pDCs百分比及mDCs/pDCs比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随着病情的加重,FEV1百分比、FEV1/FVC比值及IgM、IgA、IgG水平持续下降(均P<0.05),mDCs和pDCs百分比及mDCs/pDCs比值持续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有慢性疾病史、导管留置和住院时间长均是慢阻肺患者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ECOPD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年龄、合并慢性疾病、住院时间及导管留置等为AECOPD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内皮抑素(ES)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该院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患者病情分为无肾病组(30例)、肾病组(低蛋白尿组30例和高蛋白尿组30例)。比较无肾病组、低蛋白尿组、高蛋白尿组患者的VEGF和ES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肾病组、低蛋白尿组、高蛋白尿组患者VEGF和ES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蛋白尿组和高蛋白尿组的VEGF和ES均比无肾病组高(P0.05),且高蛋白尿组VEGF和ES水平高于低蛋白尿组(P0.05);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VEGF和ES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VEGF和ES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和清蛋白呈负相关,与患者的24h尿液中微量清蛋白和视网膜病变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内VEGF和ES在2型糖尿病不同临床分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VEGF和ES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发肾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洁菌灵消毒液为(黄连、黄柏、金银花、地榆)四种中药提取液及醋酸洗必泰等复配而成,以其50%稀释液作用1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达99.99%,作用2min可完全杀灭。25%稀释液作用1min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达99.99%,50%稀释液作用3min对白色念珠菌杀灭率达99.95%。25%小牛血清对其杀菌效果有轻度影响,该液贮存较稳定,对碳钢有轻度腐蚀作用,对不锈钢、铜、铝无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红细胞参数在轻型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10例轻型β-地贫患者、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血细胞进行检测分析,并对红细胞参数中RBC、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BC/MCV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