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SIPA1基因在肝细胞癌( HCC) 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SIPA1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HCC 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86 例HCC 中,SIPA1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0%(37/86)和87.2%(75/8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有静脉侵袭的肝癌标本癌旁表达SIPA1低(P<0.05).SIPA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存在个体差异,低表达组术后复发率更高(P<0.01),生存期更短(P<0.01).[结论]SIPA1在HCC中发挥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且对抑制HCC的复发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骨膜蛋白(POSTN)是一种细胞黏着蛋白。在生理状况下,其在骨与牙齿的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并可促进心脏瓣膜发育并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POSTN被发现高度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并且通常与复发转移及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的关注。笔者就POSTN在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患者病例,评估其术后恢复情况,分析复发率、生存率及预后危险因素。   结果   7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轻微且恢复迅速,术后1、2、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2.50%、20.83%和33.33%;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06%、87.50%、79.17%。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与复发密切相关,肿瘤大小与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近远期效果良好。肿瘤大小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与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是目前肝脏外科医师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孤立性巨大肝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虽瘤体巨大、手术切除困难,但其手术效果较佳,应积极开展手术切除。熟练掌握孤立性巨大肝癌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IPAI(signal-induced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gene 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30例新鲜HCC标本中SIPA1 mRNA相对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石蜡HCC标本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SIPA1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HCC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在癌组织中SIPA1 mRNA表达下调(t=2.216,P=0.045)。86例HCC中,SIPA1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0%(37/86)和87.2%(75/86)(χ^2=36.96,P〈0.01)。有静脉侵袭的肝癌标本中癌旁组织SIPA1呈低表达(U=647.50,P=0.019)。SIPA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存在个体差异,低表达组术后复发率较高(P=0.000),生存期较短(P=0.006)。结论SIPA1在HCC中可能发挥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且对抑制HCC的复发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脏微小占位病变的术中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微小占位病变是指直径≤2cm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对于微小占位肝癌,手术切除是惟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方法。对于这类肝脏微小占位病变如何进行手术定位,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通常术中探查依靠术者肉眼观察和手法触摸来判定与发现病灶,但鉴于该类病变病灶较小,尤其是对于位于肝实质内的病变,为避免术中“扑空或遗漏”,术中必须十分重视对病灶进行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Ⅲ、Ⅳ型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Ⅲ、Ⅳ型HC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50例HC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其中围肝门局限肝切除组13例,中位无复发时间为6个月,1、2年无复发率分别为30.8%、23.1%;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9%、38.5%;扩大肝切除组37例,中位无复发时间为14个月,1、2年无复发率分别为59.5%、32.4%;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83.8%、51.4%。扩大肝切除组无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均长于围肝门局限肝切除组(P<0.05),1、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也更高(P<0.05),但是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扩大肝切除术是延缓Ⅲ、Ⅳ型HC患者早期复发、改善生存预后的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并高居全球癌症死因的第3位,现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恶性肿瘤之一。深入研究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筛选与其紧密相关的核心分子,对于其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微小RNA(mi RNA)是一类非编码调控RNA,mi RNA可调控人类1/3的基因表达,并参与了生命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进程,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就mi 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