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术期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前、手术后血液中D-D水平进行检测。手术前包括入院时(T1)、即将手术时(T2),T后包括手术后即刻(T3)和手术后第1天(T4)。结果 T1、T2、T3、T4D-D阳性率分别为6.67%、16.67%、41.67%、80.00%,T3、T4与T1、T2相比,T3与T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前后D-D水平变化显著,D-D水平的变化是反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指标,对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进行D-D水平动态监测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及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的价值。方法用凝血分析仪(Stago STA Compact)、血液细胞分析仪(Abbott CELL‐DYN Ruby)、血小板聚集分析仪(PACKS‐4)分别测定62例妊高征待产孕妇的FIB、MPV、PDW水平及进行PAgT ,对照组为50例正常待产孕妇。结果妊高征待产孕妇的 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妊高征待产孕妇的MPV、PDW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gT 结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妊高征患者FIB、MPV、PDW水平及PAgT结果对妊高征患者的预防、治疗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口服铁剂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0月本院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1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是否规范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未使用铁剂,治疗组(86例)术后给予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12周。分别于术前、术后1d、14d、3个月行血常规检查,对两组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等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隐性出血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术后3月血红蛋白(Hb)平均为(118.6±6.7)g/L,对照组为(105.2±4.2)g/L,治疗组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515.6±25.6)mL,对照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505.4±15.8)mL,两组平均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口服铁剂治疗并不能降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但可以明显改善贫血,是有效、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在临产期间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tago STA 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TEG-5000血栓弹力图分析仪,对82例临产孕妇和40例非孕健康妇女(健康对照组)的血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和最大振幅(MA)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的PT、APTT、R和K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产孕妇的FIB含量和MA振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造成临产孕妇的血液具有高凝性状,孕妇在临产之前测定机体的凝血功能,可以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以及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同时对于降低临产孕妇DI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102株肠球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102株,按肠球菌属新的分类方法重复鉴定。其中粪肠球菌76株(74.5%),屎肠球菌10株(9.8%),孤立肠球菌6株(5.9%),坚忍肠球菌3株(2.9%),鸟肠球菌2株(2.0%)。并对常用10种抗生素作药敏试验,讨论了种别与标本的来源,医原性感染及药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血中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对妇科炎症疾病与非炎症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 检测125例患者血中CRP含量及白细胞计数(WBC)。结果 通过对125例妇科患者血中CRP检测,表明炎症性疾病与非炎症性疾病CR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盆腔炎患者中CRP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的敏感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CRP和WBC的比较,CRP变化较之WBC变化更符合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血CRP的检测有助于妇科炎症性疾病与非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术期输血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输血指征的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1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围术期是否进行过输血治疗分为输血组(56例)及未输血组(120例),对两组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等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隐性出血量进行评估。结果输血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53mL,占总失血量比例为83.1%,未输血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27mL,占总失血量比例为84.6%。两组平均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比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输血治疗并不能降低老年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术后应根据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量的变化,合理选择输血治疗,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新鲜全血校准不同型号血液细胞分析仪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校准的Abbott CD-3200血液细胞分析仪,对用作校准物的新鲜全血连续测定,算出均值并作为新鲜全血的参考值。用新鲜全血代替配套校准物对Sysmex Kx-21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结果用配套校准物校准过的Abbott CD-3200血液细胞分析仪与用新鲜全血校准过的Sysmex Kx-21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的结果非常接近,只有血小板结果偏倚较大,但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结论用新鲜全血校准血液细胞分析仪可取得满意的结果,同时节省了经费。对于某些没有配套校准物型号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则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其在常规治疗中病情仍有较快进展(病灶扩大或新发),且因溶栓治疗时间小,适应证局限及易出现并发症等原因,许多患者就医时已失去了治疗时机,其致残率之高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关于脑梗塞的病因学研究尤其是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状态及血小板因素与脑梗塞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资料表明,脑梗塞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及血小板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