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Sc)患者结肠形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数字X线摄影(DR)获得的780例长期住院Sc患者(Sc组)及66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腹部站立前后位(APPA)片,观察结肠形态变化,并以Spearman相关法分析形态变化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其原因.结果 Sc组与对照组受...  相似文献   
2.
<正>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重性精神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dolescent schizophrenia,AS)发病于青少年期即18岁之前。松果体钙化(pineal calcification,PC)引起松果体退变,继而褪黑素(melatomin)分泌减少,既往研究[1]表明,褪黑素在精神分裂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认为褪黑素水平降低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原因之一。CT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显示钙化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FES)患者大脑左侧额叶的 CT 值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临床确诊的 FES 患者的脑部 CT 图像,所有患者均符合 ICD10诊断标准、首次发病、首次经抗精神药物治疗且病程≤2年,并和对照组(n=100)的脑部CT 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对研究对象大脑左侧额叶同一部位进行 CT 值的测量,所测值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分析 FES 患者大脑左侧额叶的 CT 值变化。结果大脑左侧额叶 CT 值:FES 患者为(33.55±2.08)HU,对照组为(37.17±3.16)HU,FES 患者大脑左侧额叶 CT 值较对照组减小。结论FES 患者大脑左侧额叶的 CT 值减低,为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 T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C T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见两侧脑室前后角、体旁脑白质、半卵圆中心对称出现的带状、小片状或融合呈现大片状低密度影,边缘呈月晕状,部分低密度区可相互融合,无占位表现,病变长轴与侧脑室体部一致,灰白质界限清晰。多为对称分布,病灶模糊不清,脑灰白质交界线尚可分清,本组病例中位于侧脑室体旁52例,占72.22%。侧脑室前角周围36例,占50.00%。侧脑室后角周围29例,占40.28%。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区40例,占55.56%。位于额叶、枕叶及顶叶皮质下34例,占47.22%。伴有基底节区、丘脑区及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塞或脑软化44例,占61.11%,其中位于基底节区28例,丘脑区7例,放射冠区9例。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 T表现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松果体钙化(PC)对首发精神分裂症(FES)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经临床确诊的FES患者的脑部CT图像,观察FES患者的松果体有无钙化,同时测量其钙化大小,并与对照组(n=200)进行对照研究。按照临床分型患者组分两亚组:偏执型组和非偏执型组。经统计学处理后分析:①PC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②PC在偏执型组与非偏执型组中的差异。③PC在患者组与对照组男女之间的差异。④患者组中PC发生率及钙化大小与年龄相关性。 结果 ①患者组PC 139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68例,发生率为63.18%(139/220);对照组PC 9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9例,发生率45%(90/200)。FES患者PC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97,P=0.001)。②偏执型组与非偏执型组P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60)。③PC在患者组与对照组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P=0.35;χ2=0.25,P=0.62)。④患者组钙化大小在18岁之前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增大,呈正相关(r=0.96,P<0.001),与对照组相比,松果体在FES患者中存在过早钙化。 结论 FES患者PC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C对FES早期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脑萎缩认知正常患者磁共振成像(MRI)的特征及对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90例认知正常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脑MRI检查,根据是否发生脑萎缩分为脑萎缩组(38例)和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AD患病情况,以及不同感兴趣区域脑区MRI图像厚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脑萎缩AD的预测价值。结果 脑萎缩组AD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9,P<0.05)。脑萎缩组在左脑半球的内嗅皮层(EC)、眶额叶皮层(OFC)、后扣带皮层(PCC)的ROI图像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46、16.30、9.26,P均<0.05),ROC结果显示,MRI技术中左脑半球EC、OFC、PCC对脑萎缩认知正常患者发生A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80、0.81,灵敏度分别为86.75%、77.44%、80.43%,特异度分别为90.56%、84.29%、89.25%。结论 脑萎缩认知正常患者AD患病率极高,且风险呈现左右脑半球特异度,而MRI技术测量左脑半球感兴趣区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