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济南军区肿瘤诊疗中心,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省烟台市,于1996年成立,现展开床位100余张,开展新业务新技术60余项,是一个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无创治疗中心。近年来,中心在学科带头人王义善主任的带领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加压奋进,抓住机遇,锐意进取,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更新医疗设备,完善服务措施,狠抓内涵质量,培养和加强医务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有力地促进了中心的全面建设和持续发展。肿瘤诊疗中心,其病房设有闭路电视、微波炉、电冰箱、浴室等配套的生活设施;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余名,其中高职10名,博士3名,硕士1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九五”以来,获得军内外科技成果奖18项,其中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四等奖3项;中华医学会一等奖2项;优秀论文成果一、二等奖8项;发表论文230余篇;撰写专著3部。立项课题《3D立体放射γ(X)线临床应用与战时辐射损伤的防护研究》被军区列为“十五”重点计划课题。拥有钴一60、微波热疗仪、近距离后装、医用直线加速器和TPS计划系统、全身适形调强治疗系统γ刀、全身超声聚焦消融治疗(HIFU)刀、美国全身3D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X刀、光动力治疗(PDT)光化刀及内生场肿瘤热疗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总价值达2000余万元。开展的γ线适形调强靶向肿瘤系统联合加温治疗全身肿瘤、中药合剂热灌RF全身加热(内生场)治疗中晚期癌、光动力(PDT)治疗中晚期癌技术及新开展的“无创治疗”技术,特色突出,效果明显,至今已收治肿瘤患者30余万人次。来自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曾多次来中心观摩交流,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心多次被济南军区、联勤部和联勤分部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单位,并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相似文献   
2.
抗坏血酸和亚硒酸钠对肿瘤分次放射治疗的临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次放射(SFR)对不同肿瘤靶区体积(CTV)联合应用抗坏血酸(AA)和亚硒酸钠(SS)减轻放射引起毒性损伤的作用,以及其提高自身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再分化功能的作用。方法8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SFR射频透热治疗430例、SFR射频透热联合AA和SS治疗430例。随访分析客观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SFR射频透热联合AA和SS治疗组疗效及生存质量优于单纯SFR射频透热组,其早晚期反应明显降低,提高了治疗增益。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FR射频透热治疗联合AA和SS等抗氧化剂应用,其AA、SS在抗氧化过程中既是自由基清除剂又可参与酶类对体内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通过避免与其它分子结合可能产生的破坏作用,达到辐射防护和预防治疗的目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妇科盆腔肿瘤手术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集从而导致血管阻塞所致[1]。已有研究显示,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以及脑血管病史等是妇科肿瘤术后诱发DVT的高危因素。DVT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较为严重者还有可能发生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2]。近年来,随着妇科肿瘤发病率的逐渐升高,DVT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故对于妇科盆腔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次放射外科(SFR)对肿瘤靶区(CTV)体积不同,联合狼毒水提液胸腹腔灌注,抗坏血酸(AA)和亚硒酸钠(SS)抗氧化剂应用,提高自身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再分化功能,降低正常组织辐射损伤。方法对43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SFR并射频透热治疗215例、SFR狼毒水提液灌注射频透热联合AA和SS治疗215例。随访分析客观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SFR狼毒水提液灌注射频透热联合AA和SS治疗组优于单纯SFR射频透热组,其早晚期反应明显降低,提高了治疗增益。结论SFR狼毒水提液灌注射频透热治疗联合AA和SS等抗氧化剂的应用,利用清除体内正常组织中自由基对放射过程中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增强α-酮戊二酸氧化酶系的活性以及刺激免疫球蛋白和抗体产生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综合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肿瘤治疗手段.是在温热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当今热疗技术的最新成果.其主要原理是通过HIFU在焦斑处产生65℃以上的高温,从而使焦斑处的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而对焦斑以外的组织损伤较小.同时,超声产生空化效应,把肿瘤细胞拉成碎片而死亡.HIFU能量(3000W/cm2)进入肿瘤组织后产生热效应、空化作用、机械作用三种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6.
背景:国外有学者把热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新途径,进行高热联合化学药物放射治疗腹膜内侵润转移或中晚期肿瘤的疗效研究。特别是热生物学、热剂量学模式的建立,是肿瘤热放、热化或热灌注综合治疗趋向了科学量化的轨道。目的:分析肿瘤区域加温同步低剂量姑息放疗、化疗或热灌注综合治疗的热剂量效应。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一○七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重点专科(全军肿瘤无创诊疗中心)。对象:选择2000-06/2006-09解放军第一○七医院全军肿瘤无创诊疗中心收治需内科保守姑息治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1455例,均经病理或影像学确诊,ECOG评分2~4分。纳入患者均对检测和治疗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热灌注组(n=53)、热放疗组(n=874)、热化疗组(n=458)和单热组(n=70)4组。方法:入院后,热灌注组、热放疗组、热化疗组和单热组分别进行腹盆腔灌注、分次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常规化疗和中西医结合姑息用药治疗。同时应用体外内生场热疗系统RF透热加温,腹腔内温度通过穿刺针将热电偶置入腹腔,采集腹腔不同3个测温点温度,同时监测直肠和外耳道两个不同测温点,记录治疗目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以相当40℃/min作为热剂量,热灌注1次/周,区域加温2次/周,60min/次,目标温度以39.5~43℃,求取40℃/min的热剂量。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于加热前1h完成,3~5Gy/F、3~4次/周、DT30~50Gy,热灌注2~3次/周,热放1~2次/周,6~8次/疗程。分析各组患者不同温度及不同病种的热效应。主要观察指标:①分析有效热剂量的效应。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和Zubrod-ECOG-WHO评分评价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③观察腹水变化情况。结果:纳入的1455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灌注后加温15min大多升至39.5℃以上;25min后升至40.0℃以上;35min后升至41.0℃以上;常以此温度维持治疗,也有升至43.0℃的患者。其中41℃以上有91例,40~40.9℃有414例,39.5~39.9℃有950例。②40℃/min的热剂量对分次调强适形放疗、低剂量化疗和热灌注均有明显治疗增益,热灌注组、热放疗组、热化疗组和单热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81.9%,80.0%和50.0%。热灌注组、热放疗组和热化疗组40~40.9℃和39.5~39.9℃临床疗效好于单热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患者Zubrod-ECOG-WHO评分比较:治疗前后Zubrod-ECOG-WHO评分改善或提高的有76.3%。④治疗前后患者腹水变化情况:治疗后腹水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5%。⑤不同病种不同温度的疗效:同一疾病41℃以上和40~40.9℃的治疗效果与39.5~39.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1℃以上与40~40.9℃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区域加温局部分次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是肯定的。②随着40℃/min热剂量的增加或温度的升高疗效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4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胃肠道的状况。结果观察组无胃肠道反应率为7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合理的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胃肠道反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芦荟胶配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褥疮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03~2001-05,我们科采用芦荟胶配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Ⅱ~Ⅳ期褥疮8例、12处(均为院外带入)。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8~83岁,平均70.5岁。骶尾部3例、股骨大转子2例、足部2例、肩胛部1例。褥疮面积最大10cm×4.5cm,最小2cm×3cm。Ⅱ期5处,Ⅲ期6处,Ⅳ期1处。先分别用3%双氧水和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再用无菌棉球蘸广东汕头制药厂生产的芦荟胶均匀涂抹,范围略大于创面,配合红外线灯照射20min,2~3次/d,并暴露创面。用药3~7d,表面渗液减少,创面停止扩展…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因患肺炎于1997-04-20入院。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妥布霉素16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双黄连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当输完含妥布霉素液体后接输双黄连注射液约15min,发现输液管中出现深棕色结晶,且越结越多,影响滴速。再次输注两药时,改先输含双黄连液体,再输妥布霉素液体,同样出现上述现象。患者主诉无不良反应。经查药物配伍禁忌表,表中无两药配伍禁忌的内容。是否为两药配伍禁忌引起的反应,笔者将妥布霉素与双黄连注射液混合后,即出现絮状物,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