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胫骨软骨下骨三维结构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低强度跑步组、中强度跑步组及高强度跑步组。3个运动组大鼠根据各自运动方案进行跑步训练,对照组大鼠不给予特殊运动训练。于实验进行8周后取各组大鼠胫骨近端组织进行Micro-CT扫描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强度运动组软骨下骨板变厚、骨密度增加、孔隙率降低;软骨下骨松质骨骨小梁数量增加并多呈现板状结构改变;而低强度组和中强度组胫骨软骨下骨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跑台运动对大鼠软骨下骨显微结构的影响具有强度依赖性;高强度跑步能导致胫骨软骨下骨结构显著改变。 【关键词】跑台运动;大鼠;软骨下骨;显微CT;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ECRG4基因在胃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组织石蜡标本58例作为胃癌组,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各15例作为癌旁组、正常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腺癌组织与癌旁及正常组织中ECRG4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ECRG4蛋白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CRG4蛋白在胃癌组中阴性表达29例、弱阳性表达29例、未见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癌旁组织中阴性表达0例、弱阳性表达5例、阳性表达7例、强阳性表达3例;正常胃组织中阴性表达1例、弱阳性表达4例、阳性表达2例、强阳性表达8例。三者E-CRG4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后认为正常胃组织与胃癌组织、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E-CRG4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胃组织与胃癌癌旁组织ECRG4蛋白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RG4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者其表达缺失率越高(P<0.05);ECRG4蛋白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TNM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ECRG4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或缺失,而在胃正常组织中普遍表达。ECRG4蛋白表达与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者其表达缺失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徐镭  章月江  柳建生  骆明  顾志伟  杨志浩 《浙江医学》2022,44(10):1093-1096
目的系统评价机械性血栓拉除术(MT)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1、M2段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所有关于MT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1、M2段闭塞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条件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合计39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1、M2段闭塞患者MT治疗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95%CI:0.61~1.39,P>0.05);M2段闭塞患者MT治疗90d内开通后再闭率明显低于M1段闭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5,95%CI:0.52~0.80,P<0.05)。结论MT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患者的有效性优于M1段闭塞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周期性拉伸应力对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合成、分解代谢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将原代大鼠软骨细胞接种在I型胶原包被的Bioflex板中培养1d后,采用Flexcell-5000T拉伸装置在拉伸频率为0.5Hz条件下将软骨细胞拉伸24h,根据拉伸应变率的大小不同将实验分为对照组(0%拉伸)、2%拉伸组、6%拉伸组、10%拉伸组和14%拉伸组。拉伸结束后采用qPCR技术检测Col Ⅱ、Aggrecan、MMP-13及ADAMTS-5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ELISA法检测软骨细胞上清液NO及PGE2含量;同时通过TUNEL染色及Annexin V-FITC/PI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和14%拉伸组Col Ⅱ(分别为0.738±0.11和0.58±0.13)及Aggrecan mRNA(分别为0.75±0.11和0.55±0.09)表达量降低(P<0.05),而软骨细胞MMP-13(分别为2.47±0.47和2.88±0.36)、ADAMTS-5基因表达(2.39±0.33和2.75±0.49)mRNA表达及上清液NO(6.96±0.96和8.28±0.82)、PGE2(6.83±0.66和7.15±0.71)含量均增高 (P<0.05);6%拉伸组的Col Ⅱ (1.76±0.30)及Aggrecan (1.93±0.14)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1.00±0.10)增高,NO含量(3.07±0.20)较对照组(3.89±0.33)降低(P<0.05);2%和6%拉伸组细胞凋亡(分别为0.065±0.013,0.063±0.147)与对照组(0.045±0.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59和0.094),而10%拉伸组(0.135±0.026)和14%拉伸组 (0.184±0.020)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 结论周期性拉伸应力对体外软骨细胞代谢及凋亡的影响具有拉伸应力大小依赖性,10%及14%拉伸应变率相应拉伸应力导致软骨细胞分解代谢及凋亡增加,6%拉伸应变率相应拉伸应力可促进软骨细胞合成代谢,而2%拉伸应变率相应拉伸应力对软骨细胞代谢和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与刮治术对下颌骨囊性病变治疗进程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直径超过3个牙位(D≥6 cm)的下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28例,分为开窗减压组(16例)和刮治组(1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9和12个月的锥形束CT(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病变体积比和新生骨体积分数的变化,并观察囊肿与神经管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结果:开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刮治组(P < 0.05)。开窗组术创甲级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刮治组(P < 0.05)。术后3、6、9和12个月时开窗组平均囊肿体积减少程度高于刮治组(P < 0.05)。术后3、6个月时,刮治组的新生骨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开窗组(P < 0.05);术后9个月时,两组没有明显差别(P > 0.05);术后12个月时,开窗组的新生骨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刮治组(P < 0.05)。10例术前CT显示囊肿压迫神经管的患者在开窗术后均观察到神经管结构恢复的影像。结论:开窗减压较刮治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更加值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探讨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合理性及稳定性;并对临床上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供区及受区的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随访,评价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例中国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记录股前外侧穿支的数目、分布、部分层面血管外径及各段血管长度;并选择9例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皮瓣面积5 cm×6 cm~6 cm×12 cm。术后随访观测皮瓣存活情况,评价受区臃肿度及供区功能恢复、术后吞咽及语言功能情况。结果 :6例下肢标本共测量记录到股前外侧穿支21支,平均3.5支。大腿股前外侧穿支主要出现在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侧缘连线中点外1 cm以下约2 cm为圆心、半径约6 cm的圆内,源动脉起始部外径平均为(2.99±0.48)mm,血管蒂总长度平均为(15.83±3.52)cm;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例发生部分组织坏死, 1例病例失访,术后随访10~47个月(平均24个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存活率较高,供区并发症少,受区皮瓣臃肿程度低,吞咽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分布稳定,血管蒂较长,穿支的管径完全满足游离皮瓣的要求,临床应用中供区并发症少,受区不臃肿,组织量适中,结合其解剖稳定性,可满足临床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