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马媛  王鹏  徐维昉  李新琳  吴艳飞 《传染病信息》2019,32(6):548-549,556
目的 分析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老年手术患者资料,分析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3例,发生率为15.12%。感染切口共检出3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占53.33%,革兰阳性菌13株,占43.33%,真菌1株,占3.33%。年龄60~80岁、手术为急诊手术、Ⅱ类切口、普通手术室、手术时间>2 h、参与人数>3人以及接台手术的患者有更高的切口感染率。结论 老年患者是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人群,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参与手术的人数以及是否是接台手术,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应该采取相应预防以及控制的手段以减少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护士对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现状,并分析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相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聚类抽样法于2022年6月-8月抽取新疆16所综合性医院的228名PA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问卷形式,问卷由一般资料、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调查问卷和患者安全胜任力护士评价量表组成,收集PACU护士对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情况,分析患者安全胜任力和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PACU护士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总得分为(97.34±8.06)分,患者安全胜任力护士评价量表总得分为(148.72±11.80)分。在不同医院级别、学历、职称、麻醉护理工作年限、麻醉风险应急预案和麻醉风险培训频率PACU护士的患者安全胜任力和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CU护士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与患者安全胜任力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护理工作年限、职称、麻醉风险培训频率、苏醒...  相似文献   
3.
朱红艳  徐维昉 《护理研究》2023,(8):1338-134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构建护理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51例胸腰椎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术后1 h有32例病人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1.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较高、高血压、糖尿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级较高和术后低体温是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此建立预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列线图风险模型,经验证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一致性指数为0.806,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0.772,0.854],在8%~82%范围内列线图预测净获益值较高。结论:BMI较高、高血压、糖尿病、ASIA分级较高和术后低体温是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改变护理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3年1月—2013年12月关于临床护理教学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章。由两名评价者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独立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教学文献共2 240名护生。Meta分析结果显示,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理论成绩、操作考核、护生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情景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情景教学法在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临床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及教学满意度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麻醉苏醒期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0...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手术麻醉患者100例,时间选取为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2组护理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手术麻醉患者,其麻醉复苏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麻醉复苏期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老年手术患者资料,分析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3例,发生率为15.12%。感染切口共检出3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占53.33%,革兰阳性菌13株,占43.33%,真菌1株,占3.33%。年龄60~80岁、手术为急诊手术、Ⅱ类切口、普通手术室、手术时间>2 h、参与人数>3人以及接台手术的患者有更高的切口感染率。结论 老年患者是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人群,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参与手术的人数以及是否是接台手术,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应该采取相应预防以及控制的手段以减少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苏醒期间躁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92例,均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根据不同年龄给予相应护理。比较2组患儿麻醉苏醒室(PACU)停留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及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3.327,P=0.003、0.001),而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3,P=0.568)。研究组入PACU即刻、5、15、30、45 min后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20、4.679、5.698、7.546、16.983,P=0.029、0.033、0.019、0.007、<0.001)。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5%比21.74%,χ2=6.133,P=0.013)。 结论针对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应用护理干预,可使其快速苏醒,有效改善患儿的躁动情况,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徐维昉  杨毅 《新疆医学》2012,42(5):14-16,20
目的:探讨麻醉前预先静脉给予氯胺酮对围术期血浆内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56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D)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氯胺酮组(K)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推注氯胺酮0.5mg/kg,术中氯胺酮0.25mg/kg/h持续泵入。并于麻醉前即刻(T1),手术缝皮时(T2),术毕24h(T3)分别抽取静脉血5ml测血浆血管紧张素A工工值。同时记录上述三个时间点的MAP和HRo术毕连接PCIA泵,观察术后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PCIA泵首次触发时间,按压有效次数和芬太尼总量。结果:K组AⅡ较D组在T1T2T3均降低,且在T2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Ⅱ在T2,T3时间点较T1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三个时间点的MAP和HR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疼痛VAS评分K组较D组降低且在T1、T2、T3三个时间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性意义。PCIA泵K组较D组首次触发时间、按压有效进药次数,芬太尼总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预静注能够抑制围术期AⅡ值升高,有效控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同时可明显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