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57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现状及达标率,探讨治疗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357例住院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各类常用降压药物使用频率分别为:钙离子拮抗药(CCB)64.1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32.77%,利尿药26.33%,β受体阻断药(BB)25.7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23.81%,α受体阻断药4.20%。单剂药物治疗方案占42.86%,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占57.14%,其中不含利尿药的联合药物治疗组合占40.62%,含利尿药的联合药物治疗组合占16.53%。收缩压达标率为67.79%。舒张压≤70 mmHg发生率为26.89%,其中8例发生心肌缺血事件。结论:合理的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能够提高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努力达标的同时,应避免过度降低舒张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KCNQ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孤立性、继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出老年人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15例,继发性房颤35例,无心房颤动同期住院患者65例为病房对照组,年轻健康体检对照组100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KCNQ1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深圳汉族人未发现KCNQ1 G等位基因,各研究组GS GG基因型频率为0。结论:本研究未发现KCNQ1 G等位基因,KCNQ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孤立性、继发性心房颤动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徐笑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11-2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发病前后肺动脉压力变化等临床特点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关系,减少PE的漏诊及误诊率。方法比较43例AECOPD合并PE组患者和41例AECOPD无PE组患者发病前后肺动脉压力变化情况及其临床特点。结果 PE组与非PE组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超敏CRP(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均高于非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压力升高、下肢非对称性肿胀、血浆D-二聚体阳性、超敏CRP水平提示AECOPD合并PE,临床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行CT肺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多态性关系。方法:年龄大于65岁患者96例,检测其颈动脉,依检测结果分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析3组患者的MMP-9基因多态性。结果: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与正常组、内膜增厚+不稳定斑块组两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C/T+T/T基因型分布、T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MMP-9基因多态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了流式细胞术(FCM)观察了36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改变,探讨它们在血栓性疾病发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年男性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血脂浓度的关系.方法 检测244名40岁~60岁深圳男性血清血脂浓度,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ApoE基因.把入选对象按年龄分为40岁~45岁组(32名);46岁~50岁组(118名);51岁~55岁组(68名);56岁~60岁组(26名).结果 不同年龄段中年男性血清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P>0.05).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防治指南对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将人选对象分为高脂血症组(86名)及正常血脂组(158名),两组中最常见的基因型为E3/E3,少见基凶型有E3/FA、E2/E3、E4/E3,未检出E2/E4型.E2/E2+E2/E3基因型频率高脂血症组低于正常血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基因型把入选对象分为E2/E2+E2/E3组(62名),E3/E3组(178名),E3/E4+FA/EA组(4名),方差分析显示3组基因型人群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P>0.05);3组基因型人群血清总胆同醇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P<0.05),E2/E2+E2/E3基凶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较E3/E3基凶型低.结论 高脂血症较少发生在E2/E2+E2/E3基因型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KCNQ1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非家族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出非家族性心房颤动患者20例,无心房颤动同期住院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KCNQ1、ACE基因多态性。结果: KCNQ1 G等位基因在深圳汉族人罕见,非家族性心房颤动组G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均为0,无统计学差异;ACE DD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D等位基因频率两组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KCNQ1 G等位基因可能在深圳汉族人罕见,本研究未发现KCNQ1、ACE 基因多态性与非家族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非家族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选出非家族性心房颤动患者20例,无心房颤动同期住院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ACE、AGT基因多态性.结果 非家族性房颤组ACE-DD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家族性房颤组AGT-TT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ACE基因多态性与非家族性心房颤动无相关性;AGT-TY基因型与非家族性房颤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非家族性心房颤动病人KCNQ1及ACE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KCNQ1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家族性心房颤动病人中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出非家族性组心房颤动20例,对照组为无心房颤动的同期住院患者30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两组KCNQ1和ACE基因多态性。结果KCNQ1 G等位基因在两组深圳汉族人患者的检出率均为0;ACEDD基因型频率,非家族性组为7/20,对照组为1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等位基因频率两组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本组有限的深圳汉族对象中未检测到KCNQ1 G等位基因,也未发现KCNQ1和ACE基因多态性在两组病人中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