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达80/10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同时还出现发病年龄年轻化的倾向,在我国很多地方,其发病率已上升至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从一百多年前Halsted开创乳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伊马替尼治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0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生存情况采用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结果:全组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3~7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42%、35%。R0术后服用伊马替尼组3例患者1、2、3生存率100%、100%、100%;R0术后未服用伊马替尼组14例患者1、2、3生存率100%、91.0%、91.0%;非R0术后服用伊马替尼组12例患者1、2、3生存率91.7%、50.3%、33.5%;非R0术后未服用伊马替尼组11例患者1、2、3年生存率18.2%、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EGIST具有低的发病率,预后差。手术方式、肿瘤是否破裂、有无复发转移、危险度分级、术后靶向药物治疗等是影响 EGIST 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oopdech封堵器和Univent导管应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单肺通气(one-lungventilation,OLV)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80例拟行VATS OLV的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成两组(C组和U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C组依次置入普通单腔管及Coopdech封堵器;U组置入Univent导管,分别经纤支镜将套囊定位至患侧支气管行OLV。比较两组患者的套囊定位时间、术中套囊移位次数、OLV期间平均气道压、患肺塌陷时间、隔离效果及术后气道损伤状况。结果:两组患侧肺塌陷时间及隔离效果相似。C组患者套囊定位时间缩短(P〈0.01)、术中套囊移位次数减少(P〈0.01),但单肺通气期间平均气道压较U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气道纤支镜检查显示损伤程度相似(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上气道损伤多为轻度(P〉0.05)。结论:在VATS围术期,Coopdech封堵器与Univent导管均可顺利安全实施OLV技术,患肺塌陷时间及隔离效果相似,但Coopdech封堵器组患者的套囊定位时间缩短、移位次数减少,Univent导管组OLV期间气道压较低,两组患者气道损伤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疗效.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或600 mg 口服每日1次,治疗转移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共4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做1次CT或MRI检查,了解肿块情况,按RECIST标准对疗效做出客观评价.结果: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28例(70%),疾病稳定(SD)10例(25%),疾病进展(DP)2例(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可控制转移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甲状旁腺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1例甲状旁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结果11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或复发转移灶,10例术后出现短期低钙血症,均经补钙后症状缓解。随访1~10年,手术后5年存活率81.82%。存活6例,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3年复发,再次术后无复发;4例患者健康存活,存活1年以上1例,存活3年以上1例,存活7年1例,存活10年1例。结论手术切除肿瘤以及同侧甲状腺是一种良好的根治方法,复发肿瘤或转移灶的切除仍然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文通 《中国药师》2015,(7):1165-1168
摘 要 目的: 评估并比较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拟择期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组(0.25 μg·kg-1剂量组为D5组,0.5μg·kg-1为D2组,0.75μg·kg-1剂量组为D3组)、咪达唑仑镇静组(M 组)和 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4例。记录各组给药前即刻(T3)、给预充负荷量结束即刻(T1),预充负荷量后10 min(T2),30 min(T3),60 min(T4),90 min(T5)和术毕(T6)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及Ramsay 镇静评分;术后24 h 随访,评估患者用药后至术毕期间的遗忘程度。结果: 与T3比较,D5~D3及M组在T3~T5时HR均显著降低(P<0.05),D5、D3组在T3~T5时HR 显著低于C组(P<0.05);与T3比较,D5~D3及M组在T1、T2时MAP均显著升高(P<0.05),D5、D3组在T3、T4时MAP 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D5~D3组及M组在T2~T5时的CSI明显低于T3时(P<0.05),D5~D3组及M组的CSI均分别低于同一时间点的C组(P<0.05);D5~D3组及M组在T3~T5时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T3时(P<0.05),D5~D3组及M组在T3~T5的Ramsay评分均高于C组(P<0.05);术后24 h回访,D5~D3组及M组患者对手术过程的遗忘程度I级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Ⅲ级例数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 对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患者,术前10 min内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后以0.5μg·kg-1·h-1的速度恒速维持,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可作为临床腰硬联合麻醉的适宜镇静剂量。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低下的治疗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口腔鳞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7探测仪检测口腔鳞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和预测能力,并确定前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是否能正确反映整个颈部淋巴结的状态。方法 在20例口腔鳞癌患者瘤体周围的口腔黏膜下正常组织内注射^99mTc标记的右旋糖酐,应用7探测仪术中定位放射性浓聚的SLN再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SLN的病理与其余颈清扫组织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SLN检出灵敏度为93%(16/20),6例患者证实有颈淋巴结隐匿转移,5例SLN是惟一肿瘤转移的淋巴结,1例SLN和非SLN都有隐匿转移,SLN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100%(6/6)。结论 应用γ探测仪术中定位口腔鳞癌的SLN是可行的,SLN可以预测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有可能减少淋巴结转移阴性(CN0)患者颈清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乳癌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手术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999-01/2003-01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的Ⅰ、Ⅱ乳腺癌术后患者220例。乳癌改良根治术118例,保乳手术102例。从性生活因子、对所选手术方式自我满意程度、情感状况、生理状况和社会、家庭状况等方面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评估乳癌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两种术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20例进入结果分析。①乳癌改良根治术组性生活因子评分低于保乳手术组【(27.24&;#177;8.06),(35.30&;#177;9.08),(t=6.9745,P&;lt;0.05)】。②乳癌改良根治术组对所选手术方式自我满意率为62.7%,也低于保乳手术组的97.1%,(X^2=38.4182,P&;lt;0.05)。③在术后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生理状况方面乳癌改良根治术组也比保乳手术组分低,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保乳手术患者在术后性生活质量和对所选手术方式自我满意程]度方面优于根治改良术患者,但在术后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及生理状况方面两种术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asric stromal tumor,GST)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5年7月—2013年9月手术治疗的有完整记录103例GST的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随访1~84个月,平均27个月,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9%、80%,中位生存期6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是否破裂、Fletcher风险分级、Ki-67指数、是否R0切除和术后是否应用伊马替尼与GST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R0切除是影响GS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ST预后与肿瘤生长部位等多种因素相关,能否R0切除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