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宁波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血液检测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对宁波市2005年1月-2012年12月510 431例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情况及其献血年份、献血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献血次数及合并感染状况等特征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宁波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为0.11‰,自2007年开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年间比较(x2=285.33,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例HIV感染者:男、女比例分别为0.13‰和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9,P值<0.05);分布于各个行业、年龄段,其中未婚、已婚者比例分别为63.79%、36.21%,年龄在40岁以下者占89.10%;文化程度低者阳性率高于受高等教育者;合并感染者1 6例,其中以TP合并感染为主(75.00%);9名抗-HIV阳性者曾经参加过无偿献血.结论:采供血机构应该在献血宣传、健康征询、血液检测等多个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HIV的传播,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200O~2005年宁波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6月宁波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液检验结果,血液非预期报废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总不合格率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9.91%下降到2005年的1.47%,特别是初检下降最为明显.从2000年的14.47%下降到2005年的2.02%;复检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46%和1.48%。但梅毒的阳性率有上升趋势,初检不合格率从2000年的0.29%上升到2005年的0.61%;复检基本持平,分别为0.21%和0.19%。检验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ALT和HBsAg。血站的血液非预期报废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且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0.96%下降至2005年的0.55%。结论无偿献血血液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的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血液质量,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宁波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总计献血329541人次,其中多次献血者(捐献全血或者成分血2次以上)147712人次(44.8%),初次献血者181829人次(55.2N),初次献血者的HBsAg、抗-HCV、抗-HIVI/Ⅱ、抗-TP检测阳性率分别是多次献血者的3.9倍、4.2倍、5.2倍、6.2倍。结论;多次无偿献血人群是低危人群,应调整招募策略,使其成为固定献血者,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5.
开放仓储是实现开放存取最重要且相对容易的途径之一。为深入了解中国科研工作者对开放仓储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了解其作为读者和作者对信息仓储和使用的态度,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了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人(83%)对开放存档还不了解,但大多数人(88%)会遵守雇主或基金会所要求的开放存档条件,对文章后印本开放存档的支持率较高(77%),而对预印本存档的支持率相对较低(43%)。分析讨论了国外开放仓储发展概况和成功经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或基金机构制定强制性存档政策,大力提倡与鼓励作者自我存档,采用强制与经济补贴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存档。建议尽快制订元数据标准、存档格式、建立期刊和出版者的开放存档政策列表,建立开放仓储资源目录列表,促进中国开放仓储的建设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宁波市血液冷链系统在高速公路运输血液过程中的有效性,为监测血液运输冷链提供依据.方法:将50袋采血后6 h内的新鲜全血袋等量分装成4份,分别制备成2份全血和2份悬浮红细胞,其中1份全血和1份悬浮红细胞分成运输组,另外1份全血和1份悬浮红细胞分成对照组.运输组于本站拟定冷链条件下经高速公路运输5 h后置于4~6℃冰箱保存,对照组于4~6℃冰箱保存.在其后0、1、3、7、15、20 d各组取样后分别检测丙二醛(MDA)、Na+-K+-ATP酶、K+、Na+及pH.结果:全血及悬浮红细胞随保存时间的延长K+不断上升,Na+和pH不断降低,但均在标准范围内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悬浮红细胞中K+从第7天开始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全血在第20天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Na+及pH差异均无显著性.MDA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上升,运输组与对照组比较,悬浮红细胞自第3天开始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自第7天开始差异有显著性(P<0.05).每组K+-Na+-ATP酶含量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自第1天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所有改变均是运输组大于对照组.结论:该血液冷链系统下行高速公路运输血液,不同血液制品中红细胞均有损伤,温度控制不是红细胞损伤的原因,高速公路运输中振动力和离散冲击力的共同作用可能才是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2000~2005年宁波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6月宁波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液检验结果,血液非预期报废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总不合格率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9.91%下降到2005年的1.47%,特别是初检下降最为明显,从2000年的14.47%下降到2005年的2.02%;复检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46%和1.48%。但梅毒的阳性率有上升趋势,初检不合格率从2000年的0.29%上升到2005年的0.61%;复检基本持平,分别为0.21%和0.19%。检验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ALT和HBsAg。血站的血液非预期报废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且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0.96%下降至2005年的0.55%。结论无偿献血血液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的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CV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外周血淋巴细胞(PBL)Fas 抗原及ALT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本站献血群中60例HCV感染者,50例正常者及来自本市一院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HCV-RNA含量,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Fas抗原,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ALT浓度.结果 本研究116例HCV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PBL Fas抗原表达率、ALT异常率呈正相关(γ值分别为0.94、0.96,均P<0.01),但与ALT浓度无相关性γ=0.38,0.03,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L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Fas抗原呈正相关、与ALT异常率相关性显著,外周血淋巴细胞Fas抗原与ALT异常率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配血不合常见的是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其次是Rh血型不合引起,本例由于反复输血引起的抗C抗体导致配血不合,发生输血困难而影响手术治疗,后经配合型输血成功进行手术治疗。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