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监护室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监护室实施优质护理前后6个月内患者220例,以2012年1月—6月患者110名为对照组,按照常规做好监护室内患者的护理,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以2012年7月—12月患者110名为观察组,按照常规的护理外,增加优质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将我科室的优质创新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结果 两组监护室内患者的关怀行为质量评价,对于环境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和情感沟通满意度情况,及对于头部导管滑脱、下肢约束不当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加强与监护室内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更加优良,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加强优质创新使其能够更好的引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于疾病引起的患者烦躁、谵妄和不配合等,除使用镇静药物外还应配合四肢约束来控制肢体的活动,确保患者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另外,在一些特定的手术中,需要对患者的下肢体位进行放置管理,还有一些治疗或手术,如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的患者,也需要对下肢进行制动。因此,亟须一种能够有效约束患者下肢的约束器具,而传统的约束器具可能面临无法有效、安全固定下肢膝关节的问题。我科自制了可调式下肢约束器具,妥善固定患者双下肢,保持合适的体位及下肢的制动。此器具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320309610.0。  相似文献   
3.
神经外科患者因疾病及手术因素头部常留置有各种导管,以保证有效的治疗及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患者术后经常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临床护理中除了设法将各种引流管牢固固定、耐心劝慰患者、使用床护栏外,对剧烈躁动但又不宜给予镇静剂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庭无创呼吸机结合家庭氧疗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5月,选择在我院78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5 mmHg,分为对照组采用长期家庭氧疗45例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3例。分别观察治疗前、1年后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焦虑心理状况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焦虑心理状况缓解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家庭无创呼吸机结合家庭氧疗,可纠正血气恶化,减少高碳酸血症,维持适当氧分压,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肺功能进行性恶化[1],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就诊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青少年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心肺复苏科普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7日上海市市西中学一年级六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72例,其中男129例,女143例,参与心肺复苏科普教育。将研究对象根据班级采用整群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培训,比较二组学生对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和传统课堂教学法,心肺复苏培训的学习效果、主动实施心肺复苏施救的意愿及对教学满意度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79.85%的学生表示当发生他人需要紧急救援时愿意帮助他人,施救的意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教学内容二组学生都表示满意,认为授课内容比较前沿。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信心,深化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增强实战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装置(简称桡动脉止血器)不同减压放气的效果,为冠脉介入术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的92例患者,术后使用桡动脉止血器进行止血,桡动脉止血器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减压方法为每隔2小时放气1次,共3次,每次放气1ml;对照组为每隔1小时放气1次,共6次,每次放气0.5ml,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穿刺点出血情况、皮下血肿、肢体肿胀、皮肤青淤、桡动脉闭塞。 结果 两种减压方法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 结论 桡动脉止血器减压放气方法以每2小时放气1次,每次1ml为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