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冠心康对高脂血症大鼠肝低密度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冠心康大、中、小剂量组、西药氟伐他汀、中药血脂康对照组 ,每组 10只 ;另取 10只喂饲正常饲料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 30天后 ,RT -PCR法测定大鼠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 :冠心康中剂量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相对含量高于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冠心康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水平 ,与西药氟伐他汀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血脂康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心康可明显增强高脂血症大鼠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 ,从而加快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 ,起到调控血脂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五个方面 ,即 :LDLR基因结构及其突变、LDLR基因与高胆固醇血症、LDLR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关系、基因治疗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及LDLR基因表达的调控因素。指出 ,中药可提高LDLR基因表达 ,解除LDLR的抑制状态 ,促进LDLR表达 ,是血中LDL -C减少 ,调控了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中药黄芪复方调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血清干扰素-γ及其mR-NA表达水平,以探讨其治疗MG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MG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患者用药前后IFN-γmRNA水平.结果:中药组MG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32.40±2.40)显著低于用药前(55.50±4.95)(P<0.05),西药强的松组MG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31.85±3.00)显著亦低于用药前(57.70±3.11)(P<0.05),组间用药前后差值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MG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IFN-γmRNA水平(0.40±0.31)明显低于治疗前(0.85±0.20)(P<0.05),西药组MG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IFN-γmRNA水平(0.45±0.24)明显低于治疗前(0.90±0.11)(P<0.05),组间用药前后差值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具有补益脾肾作用的中药黄芪复方可能通过下调MG患者IFN-γmRNA表达,降低IFN-γ水平,从而减少血中AchRAb的生成,缓解肌无力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黄杞颗粒治疗脾肾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患者,共计248例。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设计。随机系统来自中国中医研究院临床评价中心。治疗组予复方黄杞颗粒+基础西药(溴吡斯的明),对照组予安慰剂+基础西药(溴吡斯的明),疗程3个月,随访6个月,分别于0 w、4 w、8 w、12 w、36 w测评自身获得性重症肌无力绝对评分表(MGFA);于0 w、12 w、36 w检测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结果:临床绝对评分于8 w、12 w、36 w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组间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于第4周、8周、12周、36周分别与自身0周比较P0.05,组内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临床绝对评分于12周、36周与0周比较P0.05,组内有统计学差异。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于第12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黄杞颗粒能有效地改善脾肾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症状,起效时间为4周,对眼肌和咀嚼吞咽困难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复方黄杞颗粒可降低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72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拓宽临床诊断思路,减少冠心病误诊率。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氯化钾、心得安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正常者5例,左心室肥大伴劳损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室性早搏8例,心房颤动8例,前壁、下壁心肌梗塞各1例。原发性ST段改变17例,原发性T波倒置、低平26例,ST-T联合改变11例。氯化钾试验阳性者16例,心得安试验阳性者3例。72例患者中有19例为功能性ST-T改变。结论:心律失常、ST-T改变不应成为冠心病特异的诊断依据,无条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基层医院,应除外其他疾病后,再慎重诊断冠心病,减少其误诊的发生,减少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发病率日益渐增,且呈年轻化趋势,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从中医角度而言,冠心病被一致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随着社会的宏观发展与人体生物钟的微观调整,首届全国名中医张静生教授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提出“气阴两伤、痰气交阻”作为早期中期病机论治冠心病,“气阴两伤”为冠心病的发病基础,“痰气交阻”为其致病因素,不荣与不通相兼为患,遂成心疾。总结辨治要领如下: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即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五脏相通、移皆有次,即冠心病的病位在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与肝、脾、肺、肾在五行生克制化和脏腑经络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容相通,移皆有次;攻补兼施、审因用药,补者,扶正也,即益气、养阴、补血、生津,攻者,祛邪也,即化痰、清热、凉血、消瘀,拟用丹参生脉饮加减化裁,为中医药论治冠心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芪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7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黄芪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Ⅰ型、Ⅱ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2004年确诊的73例MG患者,坚持服用黄芪复方2年,评估黄芪复方的起效时间、疗效及安全性。结果73例中,痊愈10例,基本痊愈23例。显效32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显效率89%,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其中黄芪复方与性别、胸腺是否异常无关(P〉0.05),与分型有关(P〈0.05)。结论黄芪复方对MGⅠ型、Ⅱ型疗效显著,其中Ⅰ型疗效优于Ⅱ型。  相似文献   
8.
冠心康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康颗粒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预防给药7d。灌胃结束后,采用在体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冠心康颗粒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中NO和NOS含量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在心肌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冠心康组、地奥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组织NO及NOS含量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冠心康组、地奥组的NO及NOS含量均有明显的恢复(P〈0.05),提示冠心康颗粒可明显提高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中NO和NOS含量(P〈0.005,0.005),同时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结论:冠心康颗粒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提高心肌中NO和NOS含量,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复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观察中药黄芪复方干预后其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1-01/2004-12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完成.①选取雌性Lewis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正常组、中药组、西药组,6只/组.②电鳐购于美国加州,捕捞后取出电器官空运,-60℃冻存.用冷磷酸盐缓冲液将电鳐的电器官制成匀浆,制备粗提物,亲和层析技术分离提纯乙酰胆碱受体用于大鼠免疫.③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将含有30μg乙酰胆碱受体的弗氏完全佐剂200μL注射于鼠两后足垫皮内进行初次免疫,3周后行二次免疫,将含有20 μg乙酰胆碱受体的弗氏完全佐剂200μL注射于鼠两前足垫皮内,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④初次免疫后,观察各组大鼠肌无力症状(叫声低微与活动减少是判断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首发症状),并根据Lennon标准进行评分(分为0~3分,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肌电图的改变亦是判断模型建立的重要指标,故采用肌电图检测重症肌无力衰减程度,以(第5个反应波幅-第1个反应波幅)/第1个反应波幅×100%表示.⑤成模后给予药物治疗.中药组灌胃给予自拟黄芪复方(黄芪、白术、枸杞、何首乌、枳壳、升麻)8.4g/(kg·d);西药组灌胃给予强的松片5.4 mg/(kg·d);正常组及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给药1次/d,连续1个月.处死大鼠,电镜下观察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2只、西药组1只大鼠因肌无力症状恶化于初次免疫后第3周死亡脱落,共21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肌无力症状Lennon标准检测结果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于初次免疫后17 d开始相继出现体质量下降、活动减少、叫声低微等肌无力症状,按Lennon分级评为1分;3只症状迅速恶化,呈濒死态,评为3分,随后1周内相继死亡,其余大鼠呈慢性发病.正常组大鼠均无肌无力症状表现.②重症肌无力肌电图检测结果初次免疫后第4,8周,正常组大鼠腓肠肌电图波幅均无明显变化;而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肌电图波幅衰退程度均大于15%,证明造模成功.③给药1个月后各组大鼠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电镜结果正常组突触前、后膜结构完好;模型组突触间隙加大,神经肌肉接头褶排列紊乱,局部溶解消失,突触小泡数量减少;中药组出现新生轴突终末分支,内含丰富的突触小泡;西药组则无新生轴突,神经肌肉接头褶排列紊乱、溶解消失,突触前部线粒体及其他细胞器空泡化依然明显.结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经中药黄芪复方治疗后,可促进其神经肌肉接头新生轴突的产生,并增加突触小泡数量,从而减轻突触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复方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及疗效。方法30例患者服用黄芪复方,疗程12周,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12周后,临床显效率60%(18/30),总有效率为80%(24/30)。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D8^+T细胞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IFN-γ、IL-4、TNF-α和AChRA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后IFN-γ、IL-4、TNF-α和AChRAb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能是黄芪复方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