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品用五味子100g,粉碎,加80%乙醇浸24小时,取渗漉液,过滤,回收乙醇,减压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1.32~1.35;药渣加柴胡、丹参、黄芪各100g,半枝莲150g,甘草60g,水煎3次,依次2、1、1小时,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置冷,加倍量乙醇,静置24小时,取上清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均50℃)同上述浸膏;合并混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鼻咽侧位平片表现及评价测量腺样体/鼻咽腔(A/N)比值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病变组213例中,男134例,女79例;正常组46例中,男22例,女24例.均常规摄吸气期鼻咽侧位平片和测量A/N比值.结果:(1)病变组: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鼻咽腔变窄;全部213例A/N比值≥0.61,101例A/N≥0.71.(2)正常组:A/N比值均<0.6为正常,鼻咽顶后壁软组织边缘不凸出或轻微凸出.结论:(1)摄吸气时的鼻咽侧位片是观察腺样体肥大的简单而准确的方法;(2)测量A/N比值用以观察腺样体肥大的程度,A/N≤0.60为正常,≥0.61为腺样体肥大,≥0.71者为腺样体显著肥大.(3)测量A/N对选择腺样体刮除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五柴颗粒中五味子在小鼠体内药物代谢规律。方法小鼠灌胃给予五柴颗粒2 g/kg,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析五柴颗粒和血清样品中五味子甲素成分,测定五味子甲素浓度的经时变化,绘制浓度-时间曲线图。结果五柴颗粒中五味子的主要成分是五味子甲素,其平均含量为3.13 mg/g;小鼠给予五柴颗粒后,血清中检测到五味子甲素含量在5,10,20,30 min分别为1.07,1.14,0.59,0.51μg/ml。结论五柴颗粒中五味子可吸收进入体内,其在体内吸收和消除速度均比较快,符合线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降酶胶囊中五味子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1.0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50nm。结果:五味子甲素线性范围是0.043~0.431,r=0.9999,平均回收率99.5%,RSD=0.67%(n=6)。结论:方法可用于测定降酶胶囊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女性尿道型尿道癌根治术,或损伤性女性全尿道及部分膀胱底的缺损,通常是缝合膀胱底,另做永久性膀胱造瘘或输尿管肠移植等尿流改道手术。这样处理,给病人带来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及某些术后并发症。因此能保持原位排尿是十分重要的。 Barnes及Young均报道过利用膀胱辦尿道成形的经验。国内杨松森等于1964年首先报道了该手术应用于尿道癌的根治,以后张连元等又报告5例,认为效果满意,并对手术做了一些改进。 1976年收治1例尿道型尿道癌病人,因肿瘤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五柴颗粒的制备工艺 ,证实临床效果 ,为深入研究临床药效提供依据。方法 :用渗漉法及减压提取、浓缩等法制成颗粒 ,用于 (轻、中度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设观察组、对照组 ,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病例 81例 ,总有效率90 .1% ;对照组 4 0例 ,应用护肝片治疗 ,总有效率 87.5 %。结论 :制备工艺合理 ,临床效果显著 ,本品与对照品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肝利黄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用回流法及减压提取、浓缩等法制成口服液,用于急、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治疗,设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例238例,总有效率87.81%;对照组122例,应用肝苏颗粒治疗,总有效率72.13%.结论:制备工艺合理,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化淤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肝硬化的药效学作用.方法:用复合造模法制成大鼠实验性肝硬化模型,进行造模后两个月给药的实验,观察疏肝化淤颗粒对大鼠的血清转氨酶、血浆蛋白比例、肝脏羟脯酸含量等指标以及对病理组织学、电镜超微结构等形态学的影响,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实验给药组大鼠的多数血生化指标和肝组织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疏肝化淤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肝硬化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赛尼哌(Zenapax)在预防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2005年5月接受尸体肾移植88例,术前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均为2MM错配,淋巴毒交叉配型阴性。其中群体反应抗体阳性受者为A组(n=28),其余随机分为赛尼哌治疗组B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A和B组赛尼哌用单剂50mg诱导治疗,手术前2h静脉给药。所有受者在围手术期和术后均采用同样"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3组之间的年龄、性别、ABO血型分布、供肾冷热缺血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表现,生化检验,超声波检查,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A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4.3%(n=4),B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6.7%(n=2),C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6.7%(n=5)。使用赛尼哌B组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用赛尼哌组(P〈0.05),并且赛尼哌组需要接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的患者少于不用赛尼哌组,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的损害及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通过临床观察赛尼哌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而不增加总体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和感染的并发症,对于PRA阳性受者只要避免致敏的抗体,其治疗效果仍然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 (CHB)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拉米夫定是一直接、高效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口服核苷类药物[1 ] ,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本文应用拉米夫定治疗CHB ,旨在探讨拉米夫定对CHB病人肝纤维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62例患者均为 1 995年 5月至2 0 0 0年 5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 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诊断标准。 62例病人HBsAg、HBeAg、抗 -HBc、HBVDNA均为阳性。 6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