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护理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现代管理不但需要经验。更需要现代管理理论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技巧。护理管理人员是医院最基层的管理者。担负着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及护理教育等多项工作。高质量的护理管理能使护理质量逐步提高。并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随着新医学模式和人类健康新概念的诞生。护理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宽,现代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要求护理管理者不断更新和拓展护理管理知识。有效地行使管理职能和掌握管理技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笔者就我国目前护理管理的现状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及护理程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饮食干预、药物指导、运动干预、减少诱因、出院指导等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OL)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对两组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下降,生活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改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其生活质量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甦  张钦芳 《四川医学》2009,30(6):988-990
目的通过分析13例高龄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探寻相关护理管理对策,达到有效防范和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目的。方法收集本病区近3年来收治的发生于院内院外的跌倒患者,进行跌倒原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众多,原因复杂,防范困难,尤其是高龄老年患者,但跌倒仍然是可以防范的。我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不足3%,远远低于文献报道20%的发生率。结论只有加强管理,积极动员医、护、患、陪、保洁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到跌倒的防范工作中来,才能有效防范和减少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住院的在职与离职干部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 ,现代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康复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1]。为了使病人得到更好的诊治和早日康复 ,现将我院高干病房心血管科住院的在职干部与离职干部的心理特点、心理护理措施及其效果作一总结 ,为今后更有效地因不同人群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对四川省人民医院干部科心血管病房 1999年 1月至 5月的全部住院病人 90例进行调查 ,其中在职干部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4 6 .8岁 ;离职干部 70例 ,男 6 7例 …  相似文献   
5.
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1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分析18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和呼吸频率进行对比.结果:18例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下降,心率降低,PaO2明显增加,PaCO2显著下降,pH值改善,好转出院.结论:重视必要的通气前准备,严格气道管理及并发症的监护是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IPF住院患者在心理、生理、药物应用、通气功能改善等方面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结果:12例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各种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IPF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降低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的对策.方法 对我院9484例>60岁的住院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34.64%)、泌尿道(22.89%)和胃肠道(19.43%);菌群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8.22%),革兰阳性球菌次之(28.61%).干部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病死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普通内科(P<0.01).结论 老年患者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其感染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健康护理教育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高危因素控制效果及冠心病的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中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被有效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发生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甦  陈和平  张钦芳 《全科护理》2008,6(33):3012-3013
[目的]探讨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为病人测量腋下体温所需的最佳时间。[方法]实验1组随机选取住院病人78例,实验2组选取同一病房的医护人员、病人陪护及家属52人,平均年龄分别为79.0岁、33.5岁。取3支符合测试要求的体温表,同时置于受试者的同侧腋下,于测试时间满5min、10min、15min时分别取出,记录测得的体温值。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1组5min、10min、15min测得体温分别为36.02℃±0.54℃、36.29℃±0.42℃、36.41℃±0.41℃,10min测得的体温值〉5min测得的体温值0.27℃(P〈0.001);15min测得的体温值分别大于5min、10min测得的体温值0.39℃、0.12℃(P〈0.001);实验2组5min、10min、15min测得体温值分别为36.27℃±0.39℃、36.65℃±0.35℃、36.88℃±0.28℃;10min测得的体温值〉5min测得的体温值0.38℃(P〈0.001);15min测得的体温值分别大于5min、10min测得的体温值0.61℃、0.23℃(P〈0.001)。[结论]为病人测量体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测量15min更接近其真实的体内温度,10min测试时间可能比较适合于临床应用,5min测试时间不能够正确反映体内温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正确评估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水平。方法:应用状态-特质量表(STAI-Form Y)对我院63例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焦虑状态评估。结果:63例患者状态焦虑阳性39例,阳性率61.90%;文化程度:初中以下阳性22例(22/23),阳性率95.65%,高中(中专)阳性12例(12/19),阳性率63.16%,大专以上阳性5例(5/21),阳性率23.81%;女性阳性23例(85.19%)与男性阳性16例(44.4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63例患者状态焦虑与特质评分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889,P〈0.01)。结论: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较多的焦虑状态,应用状态-特质量表(STAI-FormY)能较准确地评估患者焦虑程度,为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