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密达是通过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达到抗腹泻作用。镁溶液静注也有治疗腹泻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我科分别用硫酸镁、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现将临床疗效比较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硫酸镁、思密达及对照组各18例,其中男40例,女14例,年龄40天~11岁。随机分组,年龄在各组中分布无明显差异。各组均为急性腹泻16例,急性细菌性痢疾(福氏痢疾杆菌几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阴性。发病至就诊时间4小时~3天,大便每日4次~10余次。病程均rtZ周。方法: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诊断后即予治疗。三组均同时予毗…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T)是我国最常见的可预防的脑发育异常性疾病之一,在先天性疾病中占10%。本文就其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指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防止体格及智力的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现状,探究其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110例应用无创正压通气COPD病人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中文医学应对量表。[结果]应用无创正压通气COPD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1.43±8.28)分,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1,P0.001);与面对呈负相关(r=-0.42,P0.001),与屈服、回避呈正相关(r=0.35,P0.001)(r=0.50,P0.001)。[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COPD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促进其直面疾病的应对方式,减轻应用无创正压通气COPD病人的自我感受负担。  相似文献   
4.
观察25例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尿亚硝酸盐(NO-2/NO-3)水平变化。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急性期尿NO-2/NO-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之间急性期、恢复期尿NO-2/NO-3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中性粒细胞与尿NO-2/NO-3水平比较无相关性。提示:一氧化氮参与了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反应,在调节气道平滑肌张力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筛查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薇莉 《中级医刊》1996,31(2):41-43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T)是我国最常见的可预防的脑发育异常性疾病之一,在先天性疾病中占10%。本文就其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指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防止体格及和智力的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感染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观察50例新生儿感染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CSF)水平变化,发现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CSF呈正相关,重症感染患儿C-CSF明显下降.表明新生儿感染时自身能产生大量G-CSF参与免疫反应,G-CSF水平与疾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携式pH自动记录仪,对30例疑诊为GER的新生儿行24h食管pH监测;以无症状的新生儿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GER组各项反流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病理性GER临床表现以呕吐(溢乳)最常见(95.5%),其次为呼吸暂停(发作青紫)(22.7%)和呛咳(4.5%);除单纯病理性GER及消化道畸形为主要病因外,新生儿窒息及败血症也与其关系密切。结论 GER有多种临床表现,行24h食管pH监测是早期诊断新生儿GER的较好方法。GER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应积极寻找病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科在1994年8月至12月对50例确诊为急性下呼吸遭感染患儿于发病初期、极期及恢复期检测晨尿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_2~-/NO_3~-水平,并与30例同年龄组正常儿童对照。发现患儿极期尿NO_2~-/NO_3~-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4.347,P<0.01),初期及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此外,将患儿分为两组,一组肺部有哮鸣音,为喘息组,22例;另一组为非喘息组28例。两组相比,前者极期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于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为2组,A组孕妇于孕期第28、32及36周时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 IU;B组孕妇未注射HBIG.分别检测两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及乙肝病毒DNA(HBV DNA).结果 A组孕妇378例,共分娩新生儿378例,其中新生儿血HBV DNA>500 copies/ml 17例,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为4.497%;B组孕妇391例,共分娩新生儿391例,新生儿血HBVDNA>500 copies/ml 17例,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为4.348%(X<'2>=0.005 6,P>0.05).血清抗-HBs阴性的孕妇所生新生儿中,A组有9例血清抗-HBs阳性,B组未见血清抗-HBs阳性(X<'2>=7.474,P<0.05).结论 给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于妊娠晚期注射HBIG 3次,每次200 IU不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机会,但部分新生儿可获得血清抗-HBs.HBIG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妊娠妇女中的应用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寻求降低婴儿HBV感染率的方法。方法:HBV携带及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共635例,分别比较不同血HBV DNA滴度,不同分娩方式(剖宫产或自然分娩),以及不同肝功能状态孕妇所生婴儿出生时及3月龄时HBV的感染率。新生儿生后12 h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U 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μg;生后即刻显示血清HBV感染存在者,14 d时再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U。结果:孕妇高滴度组(HBV DNA>105拷贝/mL)所生新生儿出生时(14.4% vs 4.1%,P<0.01)与3月龄时(4.7% vs 0,P<0.01)HBV感染率均高于低滴度组(HBV DNA ≤105拷贝/mL)。两组新生儿3月龄时HBV感染率均低于出生时(P<0.05)。自然分娩的孕妇其婴儿出生时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1),但3月龄时,两组感染率接近。HBV携带孕妇所生婴儿出生时HBV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所生婴儿(P<0.01),但3月龄时两组婴儿HBV感染率亦接近。结论: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密切相关,故降低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可能成为减少新生儿HBV感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双重保护下,孕妇的分娩方式与肝功能状态对HBV母婴传播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