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起搏方式(DDD方式和VVI方式)对长期心脏起搏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分别对43例VVI起搏治疗和32例DDD起搏治疗患者进行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定期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34±6.8个月和32±8.3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R波抑制型起搏器(VVI)组随访期左房内径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减退(P均<0.05);房室全能型起搏器(DDD)组左房内径、LVEF无显著差异;与DDD组比较,VVI组左房内径明显增大(P<0.01),LVEF显著减退(P<0.01),房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加(P<0.01),心功能显著恶化(级别显著增加),P<0.05。结论:DDD心脏起搏器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减少房性心律失常,比VVI起搏器为佳。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大等心血管病大都是以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近年实验研究表明此过程与某些癌基因的表达紧密相关。方法本实验对50例高血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用SP法测定其外周血涂片淋巴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高血压组阳性35例(70%),正常组阳性37例(14%)(P<0.01)。高血压组阳性细胞率为59.9%±24.4%显著高于正常组的22.8%±15.2%(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P53蛋白基因的突变。相关分析显示P53蛋白阳性细胞率与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0.66)。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在透析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仪观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6个月前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设两组,即健康对照组30例患者,肾功能衰竭组28例患者。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6个月后,血压增高,空间隔厚度增加,左空心肌重量增加,舒张期功能下降,与透析前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左室后壁增厚但与透析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碳酸氢盐长期透析后,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提示左心室重塑,舒张功能下降是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前后血液B型利钠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2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累及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24、48hBNP,cTnⅠ水平,并记录术中球囊扩张时间、扩张次数、造影剂用量。结果单支病变组球囊扩张时间、扩张次数及造影剂用量均小于双支病变组(P〈0.05);两组术后6hBN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24h达峰值;两组术后24hcTnⅠ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单支病变组BNP、cTnⅠ峰值水平低于双支病变组(P〈0.05)。结论多支病变或复杂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BNP、cTnⅠ水平升高明显,提示应进行术前危险评估,术后应给予适当药物辅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扩张药配合理疗治疗颈源性缺血性头晕的临床效果,从而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资料完整并临床确诊的颈源性缺血性头晕患者,随机分别给予血管扩张药(对照组34例);血管扩张药+理疗(治疗组34例),对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评定VAS分,一个疗程(一个月)结束后据VAS分而评估疗效,于治疗后二个月和一年根据随访记录VAS分评估其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近期疗效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远期疗效的显效率及有效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管扩张药治疗颈源性缺血性头晕是极其有效的方法,但疗效不稳定,近期易复发,加用颈椎理疗可显著提高远期疗效,因而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体排列错位以及神经根炎症,均可造成椎动脉、颈内及颈外动脉受压、扭曲及其动脉内膜斑块和交感神经受压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工作时不佳的劳作保护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进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delay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dPCI)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dPCI组选择ST段抬高的AMI56例,各例于发病后7~14d实施dPCI,对照组为同期入院而未进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的AMI47例。两组均常规应用药物治疗。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6个月时dPCI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index,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left ventricular 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及异常室壁节段恢复率优于对照组,dPCI组总临床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CI可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和改善左心室功能,可能有利于减少远期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用由人参、当归、三七、水蛭、红花、黄芪、川芎、丹参、淫羊藿、枸杞、熟地、刺皮、益智仁、首乌组成的中药给正常SD大鼠灌胃3d后,观察脑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示:不同剂量的中药均增加大鼠脑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表明本实验所用中药具有增加SD大鼠脑血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6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并使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左心室结构。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心脏结构功能指标的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8,P〈0.05),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治疗后,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下降(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P〈0.05)。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可作为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