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盆腔脓肿的CT征象,提高盆腔脓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盆腔脓肿的临床和CT表现,其中8例CT误诊.结果 (1)盆腔肿块:肿块呈囊实性或囊性,增强扫描后,肿块间隔及实性成分明显强化.2例囊内见积气.(2)盆腔脏器改变:17例附件增粗并明显强化,12例子宫增大、官腔积脓.(3)盆腔水肿及盆腔积液:盆腔水肿共29例,表现为骶子宫韧带增厚、盆腔脂肪和盆底筋膜模糊.盆腔积液共28例.结论 CT扫描能清楚地显示肿块的内部结构和范围及其与周围脏器的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CT增强扫描对于盆腔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脓毒性肺栓塞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广东医科大学寮步医院(东莞市寮步医院)的44例经临床确诊为脓毒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均行MSCT检查,分析MSCT影像学表现。结果:44例患者经MSCT检查确诊为脓毒性肺栓塞24例,其余10例患者被误诊为普通肺炎,5例患者被误诊为Wegener肉芽肿,5例患者被误诊为肺转移瘤;双肺多发、多种形态病灶共存,多见于胸膜下;44例患者可见大小不等多发结节影508个,34个结节内出现肺气囊,68个结节内可见空洞,161个结节灶见滋养血管连接结节;楔形实变影230个,病灶内见空洞影有20个,99个病灶内见滋养血管连接结节;34例患者可见模糊小片状灶160个,病灶内存在78个"支气管充气征";15例患者存在心包积液;20例患者存在胸腔积液。结论:MSCT诊断脓毒性肺栓塞可出现误诊,应结合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实施诊断,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SCT表现。结果:16例为一侧卵巢发生(左侧10例,右侧6例),双侧20例,9例单囊,27例多囊。5个囊肿呈分叶形或不规则形,其余囊肿形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多囊者大小不一囊肿簇拥聚集,其中12例表现为一个大囊外多个子囊,7例子囊呈串珠状排列。多数囊肿密度较高,少数为水样密度或新鲜出血密度,多囊者各囊之间密度高低不一,17个囊肿内见液液平面,上低下高,增强扫描各期囊内均无强化。囊壁厚度平均3.5mm,多囊者各囊间囊壁厚薄不一,增强扫描各期呈持续性强化,多囊者各囊囊壁强化不一。全部病灶均与子宫紧贴,12例与肠管粘连,14例与膀胱壁脂肪间隙消失,10例与盆壁粘连。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SCT征象及其MPR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大多数病变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7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HIE的CT表现。结果69例中,未见异常7例,HIE62例,其中轻度28例,中度26例,重度8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和脑室内出血4例。结论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诊断、早治疗、病程判断和预后评估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它具有检查快捷、诊断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02年1月~200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ACC患者25例(31耳),术前均行HRCT扫描.结果 31耳外耳道内均见软组织影,其中4耳软组织影内见点状或斑块状高密度钙化灶,23耳外耳道见不同程度骨质破坏,18耳外耳道骨段明显扩大.7耳侵入鼓室,其中4耳听小骨链有不同程度的破坏,3耳面神经骨管受累,1耳颈静脉球暴露.8耳侵犯乳突,外耳道后壁及乳突骨质破坏,被软组织影充填,边缘骨质硬化,其中2耳累及鼓窦;乙状窦前壁及弓状隆起骨质破坏1耳.2耳累及颢颌关节囊.术后随访10~40个月,均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 HRCT在EACC术前诊断准确率高,并可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低剂量CT扫描在副鼻窦检查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低剂量CT(LDCT)扫描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受检者在行鼻窦常规剂量(150mAs)CT扫描后,在征得受检者同意后再行低剂量CT扫描,低年组5-17岁mAs设为(40mAs、25mAs)、高年组17~70岁mAs设为(50mAs、30mAs),其它参数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同。由3名CT医师盲法评价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对每一幅图像进行质量评判,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低年组与高年组曝光量和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下降72.5%~75.5%和69.5%~72.5%,两个年龄组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窦低剂量CT扫描是可行的,且青少年的剂量降低幅度比成年人大,正确应用可以降低患者的辐射损伤和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在胰腺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5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结果15例胰腺损伤中,手术探查证实胰腺挫伤6例,裂伤9例;CT检查明确提示胰腺损伤12例,漏诊3例。结论螺旋CT扫描是诊断闭合性胰腺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6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CT示病灶呈低密度,边界不清。1例患者MRI显示双侧顶枕叶多发异常信号,在T1WI病灶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随访CT显示所有患者病灶范围、数目逐渐变小、减少,甚至消失。结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好发于顶枕叶脑白质,也可见于基底节、额颢叶。顶枕叶呈双侧对称性,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临床上均有血压突然升高。一般患者经适当治疗后,影像学表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薄层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断中应用层厚合适的16排MSCT重建技术,旨在减少薄层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首次CT漏诊、误诊率。方法:收集107例薄层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首次16排MSCT横断位螺旋扫描图像,经薄层重建和MPR重建技术,得到层厚3.0mm的重建图像I组和层厚1.5mm的重建图像Ⅱ组,比较常规扫描图像组、重建图像Ⅰ组和重建图像Ⅱ组对薄层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断的准确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扫描图像组与重建图像Ⅱ组对薄层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图像I组对薄层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效能好于常规扫描图像组、重建图像Ⅱ组(P<0.05)。在颅盖骨内板下、大脑镰薄层血肿中,常规扫描图像组与重建图像Ⅱ组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图像I组对薄层血肿的显示最好(P<0.05);在小脑幕薄层血肿中,重建图像I组与重建图像Ⅱ组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图像I组、重建图像Ⅱ组对小脑幕薄层血肿的显示均好于常规扫描图像组(P<0.05)。结论:对脑挫裂伤、确诊或怀疑薄层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16排MSCT常规扫描图像应用层厚3.0mm的薄层重建和MPR重建技术,可明显减少薄层急性硬膜下血肿尤其是特殊部位和多发血肿的首次CT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原因、病理基础、X线诊断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VAP患者X线表现进行回顾并对照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例均出现VAP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表现为斑点浸润阴影及大片渗出灶,部分病灶呈肺脓肿或炎性假瘤改变,抗菌治疗后完全吸收15例,明显消散10例。结论发病原因为机械通气后多种诱发因素引起病原菌感染,病理基础是炎性渗出性病变,胸部X线表现无特殊性,诊断本病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