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上49位点A/G多态性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获取CTLA-4基因49位点A/G多态性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易感性的独立患者-对照研究。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人群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效应指标,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并进行偏倚评估。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累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1 106例,健康对照组2 24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总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人群CTLA-4基因49G等位基因OR值为1.21,95%CI为1.07~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G/G的OR值为1.30,95%CI为1.0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A/A的OR值为0.82,95%CI为0.71~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亚洲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人群CTLA-4基因49G等位基因OR值为1.67,95%CI为1.20~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G/G的OR值为2.00,95%CI为1.2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A/A的OR值为0.51,95%CI为0.25~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人群CTLA-4基因49G等位基因OR值为1.18,95%CI为1.0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G/G的OR值为1.23,95%CI为0.96~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A/A的OR值为0.83,95%CI为0.70~0.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Begg’s检验所纳入研究未发现偏倚。结论 CTLA-4基因49位点A/G多态性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人群易感性相关,CTLA-4基因49位点G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人群易感性高于CTLA-4基因49位点A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3.
质量是实验室生存的保证,一个有效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满足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要求,能充分实现实验室本身利益,使实验室持续发展,长期蓬勃生存。ISO15189《医学实验室一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是专门针对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标准,本文介绍建立和实施ISO15189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与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灰区再确认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挑选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阳性120例;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阴性120例;对研究样本做双份复检,复检双孔均阴性且小于或等于0.7确认为阴性,复检双孔均阳性且双孔S/CO均大于1.3确认为阳性,其余实验对象6个月后复检。复检同初检一样对处于灰区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但确认后仍为灰区的样本加做HBV-DNA检测。HBV-DNA>1 000copies/mL确认为阳性,其余样本仍判定灰区。结果样本抗-HBc阳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9例(15.8%),抗-HBc的S/CO值为0.0~0.3时真阴性为2例(2.6%),抗-HBc阴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10例(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HBc阳性HBsAg灰区的真阳性为34例(28.3%),抗-HBc阴性HBsAg灰区的真阳性4例(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c阳性时HBsAg灰区53例(45.2%),抗-HBc阴性HBsAg灰区114例(95.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Bc尤其是其高滴度或阴性的结果来判断HBsAg灰区的真阳性或真阴性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TT3 、TT4、FT3 、FT4和TSH变化特点及其在先天性甲状腺低下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0 0 0年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本院出生的 160 7例新生儿的脐静脉血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其中 112 1例进行了TT3 、TT4和TSH检查 ,另外 486例进行了FT3 、FT4和TSH检查。以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 10 0例作对照。结果 :①高TSH例数 :在 160 7例新生儿脐血中 ,TSH水平大于 15u/ml者有 2 9例 ,占 1 8% ,同时测定的TT3 、TT4或FT3 、FT4正常。 3天后复查静脉血TSH回降正常范围。160 7例脐血筛查结果 ,没有发现先天性甲低。②新生儿脐血与成人静脉血对比 ,TT3 0 66± 0 17(成人 1 0 9± 0 2 1,P <0 0 1) ,TT495 17± 18 69(成人 81 3 5± 15 0 1,P <0 0 1) ,FT3 1 3 4± 0 3 9(成人 3 0 3± 0 5 0 ,P <0 0 1) ,FT410 72± 2 0 4(成人 12 64±2 42 ,P <0 0 1) ,TSH 7 86± 3 81(成人 1 66± 0 94,P <0 0 1)。结论 :新生儿脐静脉血的TT3 、TT4、FT3 、FT4和TSH的变化与成人不同 ,用于先天性甲状腺低下筛查时 ,应制定正常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广东中山地区不同季节不孕门诊男性患者精子受精功能的变化,为自然受孕及辅助生殖治疗的最佳受精时机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不孕门诊采集的精液标本7 109份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春季(3月至5月)2 772份,夏季(6月至8月)1 885份,秋季(9月至11月)1 579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早期早产儿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36例出生胎龄35周、体质量2500g的早产儿根据发育商程度分为3组,正常组21例,轻度异常组10例,迟缓组5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g)19例,出生低体重儿(1500~2500g)17例。分别抽取脐血、出生7、14d桡动脉血2mL,用ELISA法进行检测EPO。结果 (1)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出生时红细胞计数与脐血EPO水平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2)体质量1500g与1500~2500g早产儿EPO脐血、出生7、14d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迟缓组、轻度异常组、正常组脐血EPO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7d迟缓组E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轻度异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4d迟缓组EPO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轻度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早产儿脐血EPO水平可能是独立于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出生时红细胞计数的细胞因子。早产儿出生7、14d持续的血浆EPO水平升高,可能与早产儿神经发育迟缓有关。  相似文献   
8.
未知诊断定性试验分析性能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分析性能,探讨诊断不明确定性试验分析性能评价方法。方法结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发布的EP12-A2文件《定性试验评价方法用户协议;提议指南》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免疫学检验领域的指南》对实验室ALISIE和BEPⅢ2套酶联免疫分析仪HBeAg检测系统进行性能评价,探讨临床实验室诊断不明确定性试验的性能评价方案。结果 +20%浓度临界值分析物检测结果阳性率≥95%,ALISIE检测系统变异系数(CV)为14.7%,BEPⅢ检测系统CV为19.2%。-20%浓度临界值分析物检测结果阴性率≥95%,ALISIE检测系统CV为11.7%,BEPⅢ检测系统CV为19.7%。2套检测系统的方法学比较,一致性百分率为97%,阳性一致率为98%,阴性一致率为96%。Kappa检验系数K值为0.94,95%的一致程度评分可信区间为91.5%~98.9%。结论 ALISIE和BEPⅢ检测系统检测HBeAg标本浓度在临界值为±20%的浓度范围之内都能得到稳定的检测结果。2套检测系统同时检测HBeAg的结果一致性强。该诊断不明确定性试验分析性能评价方法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中处于灰区范围内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提高检测准确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选取HBsAg初检结果在灰区范围的117例,并在1年后对117例复检标本进行HBsAg复检实验。结果:117例标本1年后的复检试验中,24例ELISA结果≥1.2,阳性率为20.5%;29例ELISA结果≤0.8,阴性率为24.8%;诊断明确标本数53例,占总标本的45.3%;其余64例复检标本ELISA结果仍处于0.8~1.2之间,其占总标本的54.7%。结论:检测HBsAg实验结果处于灰区范围的被检者进行动态观察,特别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重新取样检查,可以明显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及HBsAg检验的应用价值,有的甚至还可以发现产生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灰区再确认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挑选 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阳性120例;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阴性120例;对研究样本做双份复检,复检双孔均阴性且小于或等于0.7确认为阴性,复检双孔均阳性且双孔S/CO均大于1.3确认为阳性,其余实验对象6个月后复检.复检同初检一样对处于灰区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但确认后仍为灰区的样本加做HBV‐DNA检测. HBV‐DNA>1000 copies/mL确认为阳性,其余样本仍判定灰区.结果样本抗‐HBc阳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9例(15.8%),抗‐HBc的S/CO值为0.0~0.3时真阴性为2例(2.6%),抗‐HBc阴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10例(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HBc阳性HBsAg灰区的真阳性为34例(28.3%),抗‐HBc阴性 HBsAg灰区的真阳性4例(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c阳性时HBsAg灰区53例(45.2%),抗‐HBc阴性HBsAg灰区114例(95.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Bc尤其是其高滴度或阴性的结果来判断HBsAg灰区的真阳性或真阴性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