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CT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食管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术前26例,术后13例)食管癌患者的CT资料。测量正常食管厚度、食管癌累及的范围、直径和管壁厚度及病变与主动脉接触面夹角,观察食管周围脂肪是否存在及术后患者转移灶的部位及数量。结果正常食管壁厚度1.8mm(1.0~3.0mm),食管癌长度范围2.0~11.0cm,平均6.2cm、直径范围2.0~4.2cm,平均2.9cm,病变食管壁厚度1.0~3.0cm,平均1.7cm、夹角小于45°和大于90°各7例,45°~90°1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有纵隔、胸廓、肺、肝等处转移。结论CT对食管癌的诊断与评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囊病又名先天性肾囊肿病、囊胞肾、双侧肾发育不全综合征、多囊肾、双肾良性多房性囊瘤、Perlmann综合征等。因其常伴有多囊肝或脾和胰的囊肿及颅内动脉瘤,故称其多囊病^[1]为宜。有文献[1]统计1941年~1978年间我国共报道30例。我院自1999年6月16日~2001年4月3日应用CT诊断2个家族5个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成人型多囊肾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型多囊肾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资料。结果:15例均可见双肾满布无数个大小不等之囊性低密度影,囊腔内出血2例,囊壁钙化5例,伴肾结石9例,伴胰腺囊肿2例,伴多囊肝5例。结论:成人型多囊肾具有特征性的CT征象,CT多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总结女性盆腔良性病为在CT上的表现。材料与方法:27例女性盆腔良性病变,共32个病灶,年龄22岁-70岁。平均43岁。23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1)来源于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包括子宫肌瘤7例,卵巢囊肿9例,卵巢囊腺瘤5例,畸胎瘤3例,卵巢纤维瘤1例。(2)非肿瘤性病变包括子宫腺机病3例,输卵管妊娠2例,盆腔脓肿2例。结论:(1)CT能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对畸胎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囊腺瘤等可作定性诊断。(2)肿块出现囊内乳头状结节,壁厚而不规则及肿块坏死等恶性肿瘤征象,有时也可能为良性病变,应加以鉴别。(3)子宫腺肌病、输卵管妊娠、贫腔脓肿缺乏特异CT表现,应结合临床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9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 CT 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3例(67.35%);胃溃疡穿孔16例(32.65%),其中胃窦前壁穿孔9例(56.25%),胃小弯前壁穿孔7例(43.75%)。腹腔游离气体49例(100.00%),腹腔积液46例(93.88%),胃肠道壁不规则增厚或周围脂肪层模糊23例(46.94%)。结论 通过螺旋CT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可以明确患者穿孔的病灶,能弥补X线平片的不足,为临床外科急腹症提供快速而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病变cT检查的临床应用及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95例经CT诊断的胸部外伤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CT扫描,显示CT比常规X线平片在胸部外伤的诊断中更具优势。结论:胸部外伤多为复合性损伤,运用CT诊断比x线平片诊断优势非常显著,大大减少了误诊和漏诊,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性。材料与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进行胸部X线和CT检查,比较和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120例病灶位于右肺、57例位于左肺、23例位于双侧肺野,而检查结果均为肺组织实变。X线多表现为间质性浸润,CT表现多为不均匀性高密度影。与X线检查相比,CT检查的临床诊断率更高(84.0%vs 70.0%),能够更好地显示肺内病灶及合并症。结论: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收集22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进行CT扫描,13例行手术治疗。胃对比剂用阴性对比剂(水),其中4例增强扫描。结果:CT扫描表现22例胃壁不规则增厚,15例合并软组织肿块,CT同时可以发现胃癌的临近侵犯或远处转移。结论:CT检查作为胃癌诊断方法之一,有其独特的优势,胃癌CT检查的目的为疗前评估,指导临床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在中、晚期病例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