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结肠镜、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及风险分级筛查策略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基于2018年5月—2021年5月全国6个中心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TARGET-C研究),将符合要求的受试者按照1∶2∶2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结肠镜组、FIT组、分级筛查组(经风险评估,高风险人群接受结肠镜检查;低风险人群接受FIT检测,FIT阳性者接受结肠镜检查)。3组人群分别接受不同方案的结直肠癌筛查,其中结肠镜组仅接受基线筛查,FIT组与分级筛查组在基线筛查的基础上接受每年1次的随访筛查。主要研究结局为进展期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比较3种筛查方案的人群参与率、进展期肿瘤检出率和结肠镜检查负荷。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19 373名,包括男性8082名(41.7%),女性11 291名(58.3%);平均年龄(60.5±6.5)岁。其中结肠镜组3883名、FIT组7793名、分级筛查组7697名。FIT组与分级筛查组已完成2轮次随访筛查。FIT组整体人群筛查参与率最高(99.3%),分级筛查组次之(89.2%),结肠镜组最低(42.3%)。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镜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高于FIT组(2.76%比2.17%,OR结肠镜组比FIT组=1.30,95% CI:1.01~1.65,P=0.037),结肠镜组与分级筛查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2.76%比2.35%,OR结肠镜组比分级筛查组=1.19, 95% CI:0.93~1.51,P=0.156),分级筛查组与FIT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亦无统计学差异(2.35%比2.17%,OR分级筛查组比FIT组=1.09,95% CI:0.88~1.34,P=0.440)。以每检出1例进展期肿瘤所需要的结肠镜检查次数作为评价人群筛查时结肠镜检查负荷的指标,结肠镜组的结肠镜检查负荷最高(15.4次),分级筛查组次之(10.2次),FIT组最低(7.8次)。  结论  基于结直肠癌风险评估的分级筛查策略对于人群结直肠癌的筛查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作为传统结肠镜检查和FIT筛查方案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
肺癌社区高危人群队列是2017年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肺癌专病队列研究"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在全国7个大区的7个城市,收集5万例以上社区人群肺癌危险因素暴露信息,识别肺癌高危人群,开展低剂量螺旋CT筛查,并进一步追踪肺癌确诊和死亡信息;同时采集生物样本,建立以社区人群为基础、涵盖危险因素暴露、人群危险评估、低剂量螺旋CT筛查、生物样本以及结局随访信息的肺癌社区高危人群队列,为后续开展肺癌精准医学研究提供数据和样本支持。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沉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群中开展筛查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结直肠癌相关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随着基因测序和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探索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应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现有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有效的结直肠癌非侵入性筛查和早期诊断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四川大学学生角膜接触镜佩戴现状与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了解川大学生角膜接触镜佩戴现状及他们对角膜接触镜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期为加强大学生眼部保健意识和开展安全使用角膜接触镜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校车站乘车高峰期间随机发放问卷,每天100份,共4 d。采用Access录入数据,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85份有效问卷中,佩戴者88人,占23%。佩戴组与不佩戴组眼部疾病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佩戴组与不佩戴组认知得分情况均不高,但佩戴组高于不佩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大学学生对角膜接触镜相关知识的了解普遍较为欠缺,加强川大学生的角膜接触镜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合肥市城市居民肺癌筛查率及筛查结果,评价肺癌筛查效果。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7个区40~69岁常住居民进行癌症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和肺癌高危因素评估,对评估出的肺癌高危人群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分析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率和检出率。采用主动随访加被动随访统计确诊肺癌数,计算肺癌发病密度。结果 2014—2016年共完成58 105人的问卷调查和肺癌高危风险评估,评估出肺癌高危12 449人,肺癌高危率为21.43%。共5 646人参加低剂量螺旋CT筛查(筛查参与率为45.35%),检出肺部结节1 540人(结节检出率为27.28%),阳性结节354人(阳性结节检出率为6.27%),疑似肺癌54人(疑似肺癌检出率为0.96%)。评估为肺癌高危者的肺癌发病密度为131.01/10万人年;CT筛查者中检出阳性结节的肺癌发病密度为1 255.36/10万人年;CT筛查者中检出阴性结节的肺癌发病密度为103.12/10万人年。结论 低剂量螺旋CT可有效发现肺内结节及相关病变,需进一步完善筛查机制,提高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率,提高筛查效果及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及死亡的趋势并分别估计其年龄-时期-队列效应。方法 基于《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2005-2015年胰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20~84岁人群的数据进行拟合,估计其效应参数。结果 2005-2015年中国胰腺癌粗发病率及粗死亡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2008年为界,先上升后下降;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2005-2015年胰腺癌的总体发病中标率平均每年上升2.78%,总体死亡中标率平均每年上升2.24%。发病率以农村男性中标率变化最快,平均每年上升3.74%;死亡率以城市男性中标率变化最快,平均每年上升3.57%。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年龄效应总体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70~80岁时效应最大;时期效应总体随时间推移而上升;队列效应随出生年份推移而下降,在1976年后出现反弹和波动。结论 中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稳中有升,应继续重视胰腺癌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癌症是全球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癌症防控形势,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里做出了巨大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以适应我国的癌症防治需求。目前,我国减少癌症负担的策略主要集中于一级和二级预防。本研究对我国癌症疾病负担及三级预防现状展开述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定量免疫粪便隐血试验(FIT)对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效能,为进一步优化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1项正在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选取3 407例已完成结肠镜检查的50~74岁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均提供粪便标本。采用定量FIT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对所有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以结肠镜和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定量FIT对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筛检效能指标。结果 3 407例受试者中男性占51.5%(n=1 753),年龄为(60.5±6.3)岁,共包括结直肠癌28例(0.8%)、进展期腺瘤255例(7.5%)、非进展期腺瘤677例(19.9%)、良性病变和正常者2 447例(71.8%)。当采用厂家推荐阳性截断值(20 μg Hb/g)时,总体FIT阳性率为2.8%(96/3 407),对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分别为57.1%(95% CI:37.2%~75.5%)和11.0%(95% CI:7.4%~15.5%),特异度为98.4%(95% CI:97.8%~98.8%)。当阳性截断值调整至5 μg Hb/g时,定量FIT对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分别增加至64.3%(95% CI:44.1%~81.4%)和16.5%(95% CI:12.1%~21.6%),特异度降低至95.2%(95% CI:94.4%~95.9%)。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T对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95% CI:0.842~0.973)、0.657(95% CI:0.621~0.692),且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中筛检效能较为一致。结论 在本研究中,定量FIT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尚可,但对进展期腺瘤的诊断灵敏度较低。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定量FIT的阳性截断值可以根据预设检出率及结肠镜检查负荷灵活调整,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镜、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的人群筛查参与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在全国6个中心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2018年5月至今),纳入基线招募的符合条件受试者,按照1:2:2比例随机分配至以下3组:结肠镜组、FIT组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受试者经过风险评估,高风险者接受结肠镜检查,低风险者接受FIT检测)。收集受试者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等信息。计算不同筛查方案的参与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筛查参与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9 546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受试者,经过随机化分组,分配至结肠镜组3 916例、FIT组7 854例、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7 776例。在19 546例受试者中,男性为8 154例(41.7%),年龄为(60.5±6.5)岁。结肠镜组、FIT组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的参与率分别为42.5%、94.0%和85.2%,其中在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中,高风险者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参与率为49.2%,低风险者接受FIT检测的参与率为94.0%。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既往结肠镜检查史、慢性结肠炎史和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筛查参与率相关。结论 FIT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参与率显著优于结肠镜筛查。在未来需对特定人群开展健康宣教以提高结直肠癌筛查人群参与率,从而保证人群结直肠癌筛查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我国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推进癌症的一级预防是遏制该趋势的有效措施。膳食被视为多种癌症共同且可改变的影响因素, 而膳食模式考虑了食物和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 在癌症预防方面更具实际指导意义。本文概述了膳食模式提取方法, 综述近年来膳食模式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癌症关联的研究结论并阐述可能的作用机制, 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