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现今吸毒人数不断增加 ,少数吸毒人员为逃避强制戒毒 ,使用自残手段 ,造成一定的后果。本院自1998年10月~2000年1月 ,共收治吸毒人员腹部自残48例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45例 ,女3例。年龄20~38岁 ,平均25岁。自残工具 :螺丝钉、铁丝、头部磨尖的牙刷柄、塑料衣架、筷子等物件。自残部位 :右下腹麦氏点周围43例 (89.58% ) ,左下腹2例 (4.17% ) ,脐水平以上2例(4.17 % ) ,右侧腹脐水平1例 (2.08% )。受伤脏器 :手术探查共35例 ,发现升结肠穿孔4例 ,横结肠穿孔2…  相似文献   
2.
无肠坏死型嵌顿疝细菌培养及血内毒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无肠坏死型嵌顿疝患者细菌移位情况及术后抗肠道细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资料分为2组,研究组(无肠坏死型嵌顿疝组)27例,对照组(择期腹股沟疝手术组)30例,术前均取血培养、测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术中取研究组患者疝囊内积液作细菌培养。结果无肠坏死型嵌顿疝外周血和疝囊内积液细菌培养均呈阴性,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无显著升高。结论无肠坏死型嵌顿疝围手术期抗肠道细菌治疗缺乏充分的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多发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效果。方法选择多发伤患者71例,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7例;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针,疗程5 d;动态观察两组入院5 d(120 h)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变化及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血清炎症因子浓度观察组24 h内逐渐升高,而后逐步下降(P〈0.05),对照组持续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血清炎症因子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多发伤患者炎症反应,缩短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但对其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必净和乌司他丁不同使用方法对多发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探索对多发伤患者的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多发伤患者14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34例、血必净治疗组(B组)35例、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37例、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D组)39例,常规组积极处理原发病,循环呼吸支持、止血、输血、输液、抗感染和营养支持等。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每12 h 1次,连续用药5 d。C组加用乌司他丁针20万U静滴,每12 h 1次,5 d为一疗程。D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滴,每12 h 1次+乌司他丁20万U静滴,每12 h 1次,5 d为一疗程。4组患者均于第0、12、24、36、48、72、96、120小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并观察、统计和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生存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TNF-α、IL-6、IL-8在各个时段持续升高,而B组、C组及D组在36~48 h之后开始逐步下降。在96 h、120 h时段,D组下降幅度较B组、C组显著(P〈0.05),而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比较,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的总住院时间略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联合组的总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4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或乌司他丁单独使用均可有效抑制血清炎症因子,使TNF-α、IL-6、IL-8下降,但对缩短总住院时间、住ICU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无影响。两者联合应用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虽然对住ICU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无影响,但可以明显缩短总住院时间。提示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酮咯酸氨丁三醇肌肉注射解除肾绞痛的疗效.方法 128例肾绞痛患者分为3组.在静脉滴注山莨菪碱的同时,分别酮咯酸氨丁三醇肌肉注射60 mg、酮咯酸氨丁三醇肌肉注射30 mg、哌替啶肌肉注射75 mg,观察3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和起效时间.结果 酮咯酸氨丁三醇60 mg组疼痛缓解率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和哌替啶肌肉注射75 mg组,不良反应未明显增高.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肌肉注射60 mg是一种快速、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小的解除肾绞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