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并分析宫颈癌术后携带导尿管出院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有效提高宫颈癌术后带尿管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便利抽样随机选取2020年2—5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出院时经测量膀胱残余尿量>100 mL后需携带导尿管出院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宫颈癌根治术后带导尿管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宫颈癌术后带导尿管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136.51±19.75)分,其中53.33%(72/135)处于中上水平。宫颈癌术后带尿管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医保类型、居住环境、主要家庭照顾者均为影响因素(F=6.388、7.130、4.926、8.571、10.968、4.261,均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术后带尿管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为家庭年收入、居住环境(t=3.239、2.082,均P < 0.05)。  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医保类型、居住环境、主要家庭照顾者是宫颈癌术后带导尿管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管理干预,可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PICC异位颈内静脉的复位方法改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探索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后复位至中心静脉的改进方法,提高复位成功率。对18例PICC置管时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的患者,通过X线荧光屏,根据数字化胃肠造影机的测量工具或定位片上的比例尺,测得患者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长度,先行退管,使导管头端至锁骨下静脉入口处,采用带支撑导丝,通过调整肢体角度,使穿刺侧肢体上举与颈部角度30°时复位。18例均一次成功复位至上腔静脉,复位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9月在该院妇瘤科住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7例作为腹腔镜手术组,选择同期行开腹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7例作为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开腹手术患者开腹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复发和生存率情况以及术后癌症治疗功能总体评价量表(FACT-G)评分。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和开腹手术组宫颈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宫颈癌患者的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宫颈癌患者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宫颈癌患者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宫颈癌患者的术后1、3和5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和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宫颈癌患者的术后1、3和5年的FACT-G评分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可以减少出血量,缩短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术后FACT-G评分,改善宫颈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2008年7月,我们收治1例宫颈癌化疗伴严重低钙血症患者,经积极救治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因"接触性阴道出血6个月",门诊拟官颈癌收治入院.于2008年7月16日全麻下行子宫广泛切除+双附件移位+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宫颈中分化鳞癌.术后予以同步放化疗,2008年9月8日放化疗结束,过程顺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化疗间歇期血象监测情况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关护理干预。方法自制调查问卷,于2014年8~12月对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165例卵巢癌患者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卵巢癌患者化疗间歇期血象监测依从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干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年龄、职业、家庭收入、医疗支付方式为卵巢化疗间隙血象监测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卵巢癌患者化疗间歇期血象监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依从性,影响因素明确,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相应干预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舒适护理在妇科肿瘤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科自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需经肿瘤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外,另给予舒适护理。对比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异常、舒张压异常、焦虑、心率不稳的发生率分别为4.0%、6.0%、6.0%、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此外,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8.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妇科肿瘤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住院门诊放化疗患者治疗及时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QCC方法进行现状把握,分析住院门诊放化疗患者治疗不及时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学习使用了QCC管理方法后,在住院门诊放化疗患者医嘱执行达标提升方面的比率107%,进步率65%,效果良好。结论:运用QCC方法后,在提高住院门诊放化疗治疗及时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优化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有待于持续并扩大QCC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晚期宫颈癌可直接侵犯膀胱壁及尿道,或经放疗后局部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尿瘘。尿瘘可在放疗后1~2年发生,也可在10年后才出现。因癌症、结核和放疗引起的尿瘘,手术成功率低,少数患者阴道严重狭窄,组织缺损严重,修补难以成功[1]。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发生晚期宫颈癌放疗后并发膀胱阴道瘘共8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会阴部皮肤湿疹样改变,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张婉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858-1859
卵巢癌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死亡之首。晚期常并发大量腹水,以往需多次腹腔穿刺放腹水或腹腔穿刺后腹腔化疗,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还易造成腹腔感染、脏器损伤等,患者相当痛苦。近年来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腹腔穿刺置管后引流腹水和腹腔化疗治疗卵巢癌患者,开始未及时进行导管的相关护理,出现了患者置管时情绪紧张、置管后意外脱管和局部感染等不良后果,之后及时跟进相关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外阴癌伴下肢严重象皮肿患者行外阴根治术的护理经验.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措施,重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外阴伤口及皮肤护理,监测下肢肿胀及淋巴回流情况,加强下肢功能锻炼、预防静脉血栓,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下肢肿胀未加重,无压疮发生,出院后2周外阴伤口瘢痕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