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探讨言语嗓音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功能评估和整体康复干预方案。 方法 基于ICD-11和ICF对言语嗓音障碍及其常见疾病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确认疾病和功能诊断标准。采用ICF的理论,分析言语嗓音功能评估工具的主要内容和评估指标。基于ICF和ICHI对现有言语嗓音功能康复方法进行分析,构建结构化言语嗓音康复干预方案。 结果和结论 言语嗓音功能障碍诊断为“语音障碍”(MA82),属于“涉及言语或语音的症状或体征”中的一种,与之相关的疾病为言语障碍(MA80)、喉恶性肿瘤(2C23)、脑出血(8B00)、喉水肿(CA0H.3)等。言语嗓音功能障碍属身体功能障碍,并可能影响交流等活动和参与(d3、d7、d8、d9),以及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对言语嗓音功能的评估应从嗓音产生功能(b3100)和嗓音音质功能(b3101)两方面进行。结构化言语嗓音康复治疗方案主要涉及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和健康行为四个方面,方法包括评估类(评估、测试、观察)、训练治疗类(训练、辅导)、教育咨询类(教育、建议、咨询)和支持类(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氧糖剥夺再灌(OGD/R)条件下,小鼠脑内皮细胞bEnd.3中微小RNA-290b-3p(miR-290b-3p)在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培养小鼠脑内皮细胞bEnd.3,建立OGD/R模型与体外血脑屏障模型,Transwell法检测氧糖剥夺后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RT-PCR)检测OGD/R后miR-290b-3p表达水平;Targetscan网站预测miR-290b-3p与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结合;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290b-3p与Claudin-5结合;转染bEnd.3细胞miR-290b-3p抑制剂,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laudin-5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抑制miR-290b-3p后氧糖剥夺后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变化.结果 OGD/R后体外血脑屏障破坏,1、2、3、4、6 h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葡聚糖扩散速率分别为(0.04±0.00)、(0.04±0.01)、(0.05±0.01)、(0.07±0.01)、(0.12±0.01)pmol·mm-2·min-1,通透性增加;miR-290b-3p在OGD/R后1、2、3、4、6 h表达量分别为(1.18±0.12)、(1.27±0.12)、(1.55±0.18)、(2.13±0.18)、(2.53±0.15),表达增加;miR-290b-3p与Claudin-5结合;抑制miR-290b-3p可以缓解OGD/R后Claudin-5的降低,减轻血脑屏障的损伤.结论 氧糖剥夺后bEnd3细胞中miR-290b-3p表达增加抑制miR-290b-3p可通过调节Claudin-5表达减轻氧糖剥夺模型中血脑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AP-1 的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一氧化碳的方法制备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HE 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AP-1 的表达水平,TUNEL 染色计数海马CA1 区凋亡神经元。结果:HE 染色,空气组(AC 组)、空白组(BC 组)各时间点海马区细胞形态正常;一氧化碳组(CO 组)海马区细胞肿胀、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细胞间隙扩大,细胞核碎裂、深染、固缩。免疫组化:CO 组各时间点AP-1 表达量均高于AC 组及BC 组,3 d 达峰值,组内第3 天与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AP-1 表达在时间分布趋势上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TUNEL 染色:CO 组各时间点凋亡指数均较AC 组、BC 组多,于毒染后7 d 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海马区AP-1 表达增高,可能进一步导致细胞凋亡和炎症免疫反应,成为DEACMP 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建立山药饮片HPLC指纹图谱,通过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前后HPLC指纹图谱的变化,评价山药饮片辐射灭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8 nm,柱温30℃。分别采用辐照剂量4,6,8,10 kGy对山药饮片粉末进行静态辐照,应用配对t检验对各辐照剂量前后指纹图谱中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单位供试品量的峰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及10批样品的测定,建立了山药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认了7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3个色谱峰,分别为尿苷、腺苷与鸟苷,各批样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45。经过8,10 kGy剂量辐照后,山药指纹图谱中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单位供试品量的峰面积与辐照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山药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山药辐照灭菌时辐照剂量不超过6 kGy为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