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塞通注射液结合针刺治疗脑梗塞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应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结合针刺治疗脑梗塞30例,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作一简要介绍。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6岁,平均年龄61.78岁;病程最长9个月,最短2个月;头颅CT检查额叶梗塞6例,颞顶梗塞8例,枕叶梗塞5例,基底节梗塞11例。治疗方法1.血塞通注射液300ml加入5%葡萄糖250ml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0d为1个疗程。2.针刺取穴 参照《针灸学》[1]中针刺治疗中风(中经络)的穴位,即取患侧肩髃、肩髎…  相似文献   
2.
报告88例CT导引下胸部经皮细针穿刺病例,81例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检查确诊,并对22例肺癌作直接介入化疗。介绍CT导引下胸部经皮细针穿刺技术及介入化疗方法,讨论CT导引下胸部经皮细针穿刺的诊断价值、适应症及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3.
有关正常肺动脉直径的CT测量,国内外都已见报道[1-3],大都采用平静呼吸状态下吸气末时扫描测量的方法,而深吸、呼气两个气相动态测量比较肺动脉及其分支变化尚未见报导。本文收集了1999.11~2000.3间正常成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小关节综合征关系CT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对84例临床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病例的临床、CT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CT能够清晰地显示椎小关节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对合不良、关节面改变、关节面倾角异常等椎小关节病变,特别能发现小关节的不对称现象及其并存症;探讨了腰椎小关节综合征与小关节不对称的相关机理,提出小关节不对称是引起本征的重要原因之一。CT对小关节不对称发现及本征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兔实验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动静脉瘘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只兔子建立实验性动静脉瘘,并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瘘口附近动静脉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5只兔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侧侧吻合均一次成功.血管造影清楚显示吻合口近端动脉与近端静脉、近端动脉与吻合口两端静脉、吻合口两端动静脉同时显影,且随着注射造影剂压力的增大,吻合口远端颅内静脉细小属支亦见显影.结论通过显微血管吻合方法建立兔颈总动脉一颈外静脉动静脉瘘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1 材料和方法 X线电透或CT导引经皮肺肿块穿刺迄今都是用于活检,为胸部病变的诊断提供组织学证据。作者利用CT导引对晚期肺癌尤其是中央型肺癌进行直接介入性治疗。 本组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58~75岁,平均64岁,中央型7例,周围型2例。所有病例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重点讨论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旨在提高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报告86例,男性54例,女性32例,年龄52-87岁,平均75岁,临床表现及症状多数病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或老年性痴呆,特征为进行性智力减退,不同程度偏瘫,失语,头晕,眼花,恶心,手足麻木等。结合临床及CT特点对照分析。结果:本病常见于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大而发病率逐渐增高,CT特点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园中心白质中呈对称性低密度影。病灶边缘模糊不规则,两侧脑室扩大,脑沟,脑池增宽,增深,脑白质CT值降低,可伴发腔隙性脑梗塞或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熟悉掌握本病的临床及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CT诊断准确率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动脉造影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疑为肝脏恶性肿瘤的占位性病变进行腹腔动脉造影CT检查,并比较动、门脉期显示病灶的数目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在44个原发性肝癌灶中,经腹腔动脉造影CT动脉期发现31个,门脉期发现39个,动脉期结合门脉期发现40个。4个门脉期异常灌注灶动脉期及手术均未发现异常。5例肝硬变伴瘤样增生动脉期均可显示,其中4例门脉期未见异常灌注。结论 经腹腔动脉造影门脉期较动脉期发现更多的癌灶,但特异性较低,二者结合可提高癌灶的检出率。肝硬化伴瘤样增生可通过结合动脉期及门脉期的表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研究血管内支架置于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对7个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内置入支架后3天、1周、3周动脉瘤及附近载瘤动脉取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支架置入后瘤腔完全被血栓充填,且血栓质地由软变硬,最后与瘤壁连为一体,支架表面被纤维肌样组织覆盖.结论:将血管内支架置于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可同时促使瘤腔内形成血栓而闭塞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100例椎管狭窄症的CT诊断,肯定了CT扫描检查是此症的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 CT扫描检查能清晰而直接地显示导致椎管狭窄的各种骨性和纤维性结构异常,并能显示其他X线检查方法所不能显示的侧隐窝狭窄(lateral recesses narrowness)。CT图象尚能精确地估价椎管的大小和形状。100例皆作了椎管内三种径线的测量,认为正中矢状径(mid-sagittal diameters)的测定对骨性椎管段的狭窄形成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 文中探讨了椎管狭窄症病因的分型,认为退变型(degenerative type)应是其主要病因,发育型(developmental type)为其次要病因,但先天发育性这个因素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