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8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及结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体会.方法单纯颈动脉狭窄9例,椎动脉狭窄6例,颈、椎动脉均有狭窄3例;在急诊动脉溶栓的同时行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5例.颈动脉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椎动脉狭窄者应用球扩式支架.结果支架定位准确,15例病人狭窄完全消失,3例狭窄程度减少70%以上.16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1例急诊溶栓放入支架术后脑出血,对症治疗后存在神经功能缺损;1例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3个月后因脑出血死亡.对9例病人进行6个月以上随访,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血管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自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2月我科收治 6例重症脑性昏迷病人。现总结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 6例患者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6~ 62岁 ,平均 4 2岁。致病原因 :颅脑外伤 5例 ,脑出血 1例。 6例患者曾行开颅手术 ;全部患者行气管切开并留置胃管。5例为外院手术抢救治疗后转入我院。在外院治疗时间为 7~ 60d。方法  6例患者全部应用GM1(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治疗 ,用量为每日 10 0mg ,静点 ,用药时间为 2 1~ 4 2d ,平均 2 8d。同时均采用大型空气舱高压氧治疗 ,将舱内压力加压 2绝对压 (APA) ;治疗一次患者吸纯氧 2 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应用三阶梯治疗无效的晚期癌痛病人39例,包括肺癌20例,肝癌骨转移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6例,骨肿瘤患者5例,其中35例伴抑郁症及焦虑症.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PQ)分别在术前和书后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使用止痛药的种类和最大剂量,将术后3个月的VAS、MPQ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癌痛基本消失,只需服用小剂量止痛药物.术后3个月止痛效果稳定,VAS评分及MPQ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35例患者的抑郁症及焦虑症明显好转.结论:双侧扣带回前部联合毁损术能有效治疗晚期癌痛,缓解患者的抑郁症及焦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帕金森病患者行MRI定位,进行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术治疗,全部采用Vim核毁损。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震颤症状完全消失,并于5年后进行随访效果仍满意。结论:立体定向丘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3月~2002年2月收治6例重症脑性昏迷病人,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6~62岁,平均42岁。致病原因:颅脑外伤5例,脑出血1例。4例患者符合我国急诊医学会1996年“植物人”诊断标准犤1犦。6例患者全部曾行开颅手术;全部患者行气管切开并留置胃管。5例为外院手术抢救治疗后转入我院,在外院治疗时间为7~60d。方法:除常规酌情应用胞二磷胆碱、脑活素、三磷酸腺苷等脑循环代谢改善药物外,主要应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及高压氧治疗。6例患…  相似文献   
6.
腹部癌症晚期易引发剧烈的中上腹痛,应用止痛药物不缓解时患者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生活质量极低,腹腔神经丛阻滞可有效地缓解腹部癌痛,我们对40例顽固性腹部癌痛的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腹腔神经丛乙醇阻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40例癌痛患者,男性23例,女性  相似文献   
7.
经皮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Mullan等[1]在改良Shelden[2,3]技术的基础上在80年代初期首先报道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MC三叉神经节技术。该技术自问世即同时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及广泛采用[4,5]。本文旨在介绍采用改良Mullan方法,治疗一组27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体会。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2000年12月6日至2001年1月16日,共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27名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下行PMC治疗。男性15例,女12例;年龄为41~79岁,平均年龄59.7岁;病程1~26年,平均为7.4年。2.疼痛部位:疼痛最常发部位为三叉神经第Ⅲ支,为7例,占25.9%;按顺序其次为:Ⅱ+Ⅲ支6例(22.2%);Ⅰ+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奇神经节阻滞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痛经患者8例,3例未婚,5例已婚(其中3人已生育),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术后患者痛经基本消失。结论:奇神经节阻滞治疗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由于重型颅脑外伤原因引起的昏迷,通称为脑性昏迷。这一类病人的治疗方法是否得当及时,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苏醒及恢复生理功能。自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本院收治4例重症颅脑外伤后脑性昏迷病人,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6~42岁,平均20岁。致病原因:颅脑外伤。3例患者符合我国急诊医学会1996年“植物人”诊断标准犤1犦。4例患者全部曾行开颅手术;全部患者行气管切开并留置胃管。3例为外院手术抢救治疗后转入本院,在外院治疗时间为7~60天。1.2方法:除常规酌情应用胞二磷胆碱、脑活素、三磷酸腺…  相似文献   
10.
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球囊压迫(PMC)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方法对274例PMC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施行290次手术,观察到三叉神经抑制反应257次(89%),主要表现为心跳减慢(平均心跳减慢23次/min),其中3例出现一过性心脏停跳。结论三叉神经抑制反应是PMC治疗三叉神经痛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医生和麻醉师对此应有充分的了解,并从外科和药物方面做好处理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