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快心室率房颤,常规首选洋地黄药物治疗。但单用洋地黄对部分患者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因此我们在应用洋地黄的同时,加服硫氮(艹卓)酮治疗充血性心衰伴快心室率房颤,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38~82岁,平均60±22岁。按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23例,Ⅳ级5例,风湿性瓣膜病9例,冠心病16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肺心病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6例DCM患者口服培哚普利2~4mg/d(包括其中卡维地洛5~10mg/d、安体舒通20mg/d和传统的抗心衰药物)共10周,并在治疗前后观察心功能、血压、心率、血生化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83.3%,左室射血分数(EF)从37.9±5.6%提高到48.3±5.3%(P<0.005=心输出量(CO)、每搏出量(SV)、心脏指数(CI)及6min步行试验均得到改善(P<0.001=。结论培哚普利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十分安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地奥心血康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现冠心病患者缺血性发作与血小板聚集有关。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粘滞度增加,进而发生微循环障碍,导致冠心病症状发作。而地奥心血康(简称心血康)能使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心肌耗氧量下降,从而使心肌氧供耗失调得以改善,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晚期心力衰竭中心房纤维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但对其预后的意义一直是有争论的,国内对此方面的文献较少。本文对1990年~1992年住院期间122例晚期心衰患者进行随访.复习国外文献,对其顶后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2例患者,男85名、女37名。年龄最大89岁,最小39岁,平均64±25岁。心衰病因是冠心嫡42例,非缺血性心脏病或瓣膜病80例,所有的病例均按NYHA心功能分极,Ⅲ级76例,Ⅳ级46例,阵发性房颤18例(13.9%)慢性房颤82例(67.2%)性心律22例(18%)。  相似文献   
5.
张义耕 《临床荟萃》1995,10(6):267-268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认为单纯性收缩压升高是许多老年性心,脑疾患并发症如冠心病,猝死、心衰,中风等重要危险因素。我院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124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并对其降压机制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4例中男86例,女38例;年龄60~92岁,平均76±16岁。按1984年第三次美国联合委员会(JNC Ⅲ)规定,均经坐位测右侧肱动脉血压3次证实为收缩压≥21kPa(160mmHg),舒张压<12kPa(90mmHg)而选为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136例非瓣膜病心房纤颤(NVAF)以及76例非房颤性心脏病患者并随访825±365天.研究非瓣膜病心房纤颤与抗血栓栓塞的相关性。结果:NVAF中,慢性房颤组123例中.26例脑栓塞(21.2%),其中14例死亡(11.3%),阵发性房颤组13例中2例脑栓塞(15.3%)死亡1例(7.6%),非房颤心脏病组76例中3例脑栓塞(3.9%),1例死亡(1.7%)。NVAF与非房颤心脏病脑栓塞之比是20.5%:3.9%(P<0.001)。死亡率之比是11.0%:1.3%(P<0.01)。因此NVAF与血栓栓塞事件紧密相关,积极采取抗凝是治疗NVAF一个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