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7岁,因发现肝脏多发占位1周入院.患者1周前行超声检查时发现肝脏多发占位,至当地医院行腹部CT、MRI等检查,见肝内多发类圆形异常密度灶,边界不清,内有多发点状高密度影,寄生虫(包虫)感染可能性大,血管瘤不能除外.患者长期从事运输业,曾至全国各地,饮食、生活习惯入乡随俗.病程中无恶心、呕吐、反酸、暧气、腹痛、腹胀、腹泻、发热等不适.未发现皮肤包块、肌肉酸痛.患者精神、食欲、睡眠佳,粪、尿常规正常.体重无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包被壳聚糖-聚天冬氨酸-5氟尿嘧啶(CTS-Pasp-5FU)纳米粒子,观察其对裸鼠人胃癌SGC-7901移植瘤模型的治疗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离子凝胶化反应制备CTS-Pasp-5FU纳米粒子.选择24只裸鼠制备人胃癌SGC-7901移植肿瘤模型,根据注入药物不同均分为CTS-Pasp5FU组、5-FU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 d药物对肿瘤的治疗效应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CTS-Pasp-5FU纳米粒子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40.2%和34.9%.治疗后21 d,5-FU组、CTS-Pasp-5FU组肿瘤体积比0.9%氯化钠溶液组明显缩小(P<0.01);5-FU组、CTS-Pasp-5FU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79.49%、81.10%,瘤重抑制率为65.30%、72.7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0.9%氯化钠溶液组、CTS-Pasp-5FU组相比,5-FU组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形成数量明显降低(P<0.01),总胆红素和ALT明显增高(P<0.05);白细胞及肌酐水平各组相似(P>0.05).结论 CTS-Pasp-5FU纳米粒子可显著提高5-FU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有效降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背景: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是最常用的消化道肿瘤化疗药物之一,但是其副作用却限制了它进一步临床应用。 目的: 5-Fu原药及其壳聚糖 (chitosan, CS)- 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 Pasp) 纳米粒子小鼠灌胃后血药浓度曲线及其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了解5-Fu经纳米包载后是否具有缓释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0/2007-06在中山医院消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雌性昆明小鼠180只由复旦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5-Fu(纯度99%)由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提供。2种CS-Pasp-5Fu纳米粒子由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备。 方法:同性健康昆明小鼠分为 3 组, 分别予 5-Fu原药及其2 种CS-Pasp-5Fu纳米粒子灌胃, 灌胃后 15 min, 1,2,4,6,8,12,16,24 和 48 h 10 个时间点取血,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其血药浓度, 代入3P97 程序计算各样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作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相对回收率,绝对回收率,样品稳定率。 结果:5-FU原药组的药物峰浓度出现在灌胃后15 min 之内, 此后血药浓度迅速降低。CS-Pasp-5Fu纳米粒子 1 组的药物峰浓度出现在灌胃后 6 h 左右, 并在14 h内维持较高的浓度。CS-Pasp-5Fu纳米粒子2 组的血药浓度曲线呈双峰形, 药物峰浓度分别出现在灌胃后 2 h 和 16 h 左右,24 h 后下降。与5-Fu原药相比,2种 CS- Pasp-5Fu纳米粒子的血药峰浓度 (Cmax) 降低, 半衰期 (T1/2) 延长,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 结论:CS-Pasp-5FU 纳米粒子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消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8级基地住院医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轮转的医师,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既往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分析和探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结果:共53名基地住院医师参加,与既往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内科学成绩分别为:80.79±8.2 ,82.36±6.9分,两组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基地出科考机考中,研究组成绩为:89.32±6.9分,传统教学组成绩为:88.48±7.7分。在病例分析考试中,研究组病例分析成绩为:90.37±5.7分,传统教学组成绩为:85.48±6.5分,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消化科住院医师培养过程中提高了临床医师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基础知识和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5.
背景:5-氟尿嘧啶(5-Ruorouracil,5-Fu)是最常用的消化道肿瘤化疗药物之一,但是其副作用却限制了它进一步临床应用.目的:5-Fu原药及其壳聚精(chitosan,CS)-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Pasp)纳米粒子小鼠灌胃后血药浓度曲线及其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了解5-Fu经纳米包载后是否具有缓释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0/2007-06在中山医院消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雌性昆明小鼠180只由复旦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5-Fu(纯度99%)由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提供.2种CS-Pasp-5Fu纳米粒子山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备.方法:同性健康昆明小鼠分为3组,分别予5-Fu原药及其2种CS-Pasp-5Fu纳米粒子灌胃.灌胃后15min,1,2,4,6,8,12,16,24和48 h 10个时间点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其血药浓度,代入3P97程序计算各样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作比较.主要观察指标:相对回收率,绝对回收率,样品稳定率.结果:5-FU原药组的药物峰浓度出现在灌胃后15 min之内,此后血药浓度迅速降低.CS-Pasp-5Fu纳米粒子1组的药物峰浓度出现在灌胃后6 h左右,并在14 h内维持较高的浓度.cs-Pasp-5Fu纳米粒子2组的血药浓度曲线呈双峰形,药物峰浓度分别出现在灌胃后2 h和16 h左右,24 h后下降.与5-Fu原药相比,2种CS-Pasp-5Fu纳米粒子的血药峰浓度(Cmax)降低,半衰期(T1/2)延长,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结论:CS-Pasp-5FU纳米粒子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5岁。因“活动后呼吸困难伴胸闷3个月”入我院。患者3个月前反复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伴胸闷,每次持续2~3 min,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不伴胸痛、咳嗽、咳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2012年10月8日至我院行心脏超声检查示:右心室稍增大,肺动脉增宽26 mm,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为78 mmHg (1 mmHg =0.133 kPa),肺动脉平均压为48 mmHg,轻度三尖瓣反流及轻微肺动脉瓣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3%。于2012年10月24日行漂浮导管检查术,术中测得上腔静脉、右心房上、右心房中、右心房下、下腔静脉、右心室及肺动脉氧饱和度分别为79%、78%、83%、88%、91%、80%和79%;考虑存在分流。肺部高分辨CT示:两肺少许慢性炎症。腹部超声检查示:肝内动脉弥漫迂曲扩张;肝静脉扩张。胸、腹主动脉血管成像示:肝动脉系统动脉扩张,肝内多发扩张血管显影伴肝静脉早显。患者平素体健,无乏力、纳差,无紫绀、喘憋,无水肿、少尿、血尿,无腹痛、腰背痛等不适。体格检查:体温37℃,心率76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血压110/68 mmHg。神志清晰,精神尚可,呼吸平稳,自主体位。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颈软,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律齐,第二心音亢进伴分裂,P2>A2。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或肌卫。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可闻及血管杂音,肠鸣音3次/min,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浓度104 g/L,谷丙转氨酶浓度12 U/L,谷草转氨酶浓度31 U/L,乳酸脱氢酶浓度258 U/L,碱性磷酸酶浓度60 U/L,γ-谷氨酰转移酶浓度48 U/L,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3.9μmol/L,结合胆红素浓度6.4μmol/L,血浆凝血酶原?  相似文献   
7.
microRNAs(miRNAs)可通过调控其靶标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本文就目前miRNAs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测定小鼠肝脏药物浓度的HPLC法, 比较凝胶化法制备的壳聚糖-聚天冬氨酸-5氟尿嘧啶(CTS-Pasp-5-Fu)纳米粒与5-氟尿嘧啶原药在小鼠肝脏中药物浓度。方法 雄性健康昆明小鼠(KW)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5-FU原药及其CTS-Pasp纳米粒,灌胃后0.25、1、2、4、6、8、12、16、24和48h10个时间点取小鼠肝脏,匀浆液用乙酸乙脂提取,氮气挥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后进样,HPLC法测定2组给药组肝脏内药物浓度。结果5-Fu原药组在肝脏中的药物峰浓度出现在灌胃后2h左右。此后肝脏药物浓度逐渐降低,CTS-Pasp-5Fu纳米粒组经小鼠灌胃后,肝脏药物浓度呈现出三峰型,在0.25h即达到一个药物峰浓度,此后峰浓度分别出现在4h和16h左右,16h时候达到最高峰,此后逐渐下降, CS-Pasp-5FU纳米粒的肝脏中药物峰浓度(Cmax)降低,肝脏中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结论 CS-Pasp-5FU纳米粒能延缓5-Fu在肝脏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西方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当代人们不良生活习惯增多,NAFLD的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高,我国也有相应增高。临床治疗NAFLD的药物包括降脂药、减肥药、胰岛素增敏剂和抗氧化剂等。本文综述NAFLD的药物治疗进展及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四联抗生素清除肠道内微生物群,探讨肠道共生菌群对不同饮食喂养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ApoE-/-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分为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抗生素组用四联抗生素(万古霉素+甲硝唑+硫酸新霉素+氨苄青霉素)干预14周。用油红O染色评估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情况,用ELISA测定血清脂代谢指标及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水平,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回肠及结肠上皮细胞中炎症因子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 普通饲料喂养下,抗生素组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6),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05,P=0.021),小鼠回肠组织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3,P=0.007),肠上皮组织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高脂饲料喂养下,抗生素组小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