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脑部CT表现。结果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与脑白质低密度为最常见征象,前者占本组病例的65%,具有特征性。结论CT能直接地反映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改变,有助于明确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对于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CT表现.结果 CT主要表现为胃或肠腔的偏心性狭窄、局部倾向于向外生长的肿块、肿块内见出血或不规则坏死区,CT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一致,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附3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4例脊柱结核病人资料,CT20例,MRI24例,其中10例病人进行了MRI、CT两项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互比较。结果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等;MRI表现为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韧带下播散等。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CT和MRI影像学各有特征,CT在显示死骨、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而MRI在显示韧带下播散,硬膜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侵袭性胸腺瘤9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为63岁.9例侵袭性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6例,上腔静脉综合征2例,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胸痛、胸闷7例,咳嗽、咯痰3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纵隔肿块2例.所有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5例经手术切除,4例经活检后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6例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结果:36例中,颈段1例,胸上段4例,胸中段11例,胸下段8例,同时侵及上中段5例,侵及中下段4例,1例侵及胸段食管上中下段,食管下段2例。病变最长15cm,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部分病例侵及周围器官。结论:螺旋CT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准确判断对周围组织的侵犯,便于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脑部CT表现。结果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与脑白质低密度为最常见征象,前者占本组病例的65%,具有特征性。结论CT能直接地反映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改变,有助于明确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对于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钙化性巨大肾盂源性囊肿临床少见,现就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47岁。左上腹不适,伴轻微疼痛2个月。查体:腹平软,腹部压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及,仅左肾区稍饱满,左肾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7×10~9/L,中性0.745,红细胞4.29×10~(12)/L,血红蛋白133g/L,尿常规正常。B超检查:左肾上缘可见一低回声暗区,大小约为4.3×5.6cm,边界清,光滑,与左肾上极粘连,左肾上盏见一致密光团。大小约为0.6×1.0cm。B超诊断:(1)左肾上腺肿瘤;(2)左肾结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宫内窘迫史、窒息史,临床诊断HIE,有头颅CT扫描的新生儿60例回顾性分析。结果CT发现脑水肿、梗死、颅内出血,可明确诊断HIE的53例,占88%;其中轻度的有15例,中度20例,重度18例。结论CT可明确HIE引起的脑改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的临床及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13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肝母细胞瘤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肿瘤主体位于肝右叶10例,肝左叶2例,跨左右叶1例。肿块最大径约11~24cm,平均16cm。8例轮廓光滑,边界清楚,包膜较完整,5例部分边界不清。CT平扫肿瘤呈低、等混杂密度肿块,肿瘤内见裂隙状或不规则更低密度区,7例可见瘤内小斑点状或弧形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13例肿瘤呈不均匀性强化,分隔及周边的结节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组织。坏死或液化区均无明显强化。门脉期8例瘤内分隔延迟强化。3例侵犯门脉血管。结论:CT能较好的描述肿瘤的范围、包膜的完整性,对肝内血管和下腔静脉的侵犯情况提供了较多的信息,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起重要的作用。CT上肝母细胞瘤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AFP可提供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