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皮石斛试管培养物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冬青  廖俊杰 《中药材》2005,28(6):450-451
目的:比较铁皮石斛试管培养物与原药材的多糖含量.方法:用比色法测定石斛多糖的含量.结果:铁皮石斛原药材含多糖量最高,其次是原球茎和试管苗.结论: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含量比试管苗多糖含量高.  相似文献   
2.
铁皮石斛试管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进进  廖俊杰  许继勇  徐清华  麦瑜玲 《中药材》2006,29(11):1133-1134
目的:提高铁皮石斛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以实现产业化生产。方法:采用不同基质、不同来源种苗及在不同海拔高度栽培试验。结果:原球茎增殖超过4代或者茎段增殖超过6代的试管生根苗的移栽成活率显著下降;海拔高度对移栽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但生长质量及石斛多糖含量有明显的差异;移栽的基质以松树皮与碎石、花生壳与碎石综合效果较好,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结论:种苗质量及适当的栽培基质是实现铁皮石斛组培苗产业化生产的根本保证,采用“平地育苗,高山栽培”是保证铁皮石斛药材质量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粤产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的精油含量及成分,为迷迭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从迷迭香茎叶中提取精油,通过GC-MS气质联用仪对迷迭香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迷迭香精油的提取率为1.1%,从精油中检测出32种组分。结论粤产迷迭香提取的精油成分与以前报道结果基本相同,种类略有差别,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心脏MRI(CMRI)诊断儿童急性心肌炎(AM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诊断AMC(AMC组)和22例非心肌炎(对照组)患儿心脏黑血脂肪抑制双反转恢复T2WI、初始T1 mapping及钆对比剂延迟强化成像(LGE),记录其心肌T2信号比、初始T1值,判断LGE阳性与否;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及CMR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单一CMR参数、T2信号比及初始T1值及其联合诊断儿童AMC的效能。结果 组间患儿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MC组肌酸激酶同工酶[19.00(16.25,24.00)U/L vs.14.00(12.00,16.25)U/L]、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58.47(30.85,113.75)pg/ml vs.32.94(12.56,84.25)pg/ml]、T2比[2.08(1.57,2.39) vs. 1.58(1.36,1.86)]及初始T1值[1 326.00(1 308.75,1 376.50)ms vs.1 213.50(1 192.75,1 243.00)ms]均高于非心肌炎组(P均<0.05),LGE阳性占比(16/36)亦高于非心肌炎组(0/22,P<0.001)。T2信号比、初始T1值及其联合诊断儿童AM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0.858及0.902。结论 CMRI可有效诊断儿童AMC。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螺旋CT征象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患者的螺旋CT资料,分析其CT征象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8例患者生物学危险度:极低度2例(7.1 %),低度4例(14.3 %),中度8例(28.6 %),高度14例(50.0 %).肿块的大小、边界、密度、侵犯和/或转移、坏死或出血与肿瘤的生物学危险性之间差异密切相关(P < 0.05),而肿瘤的形态、强化程度与危险性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IS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GIST的鉴别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MSCT表现, 分析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及增强特点。 结果 8例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中, 7例为单发, 1例为多发, 共检出9个病灶, 均为透明血管型。病灶边界均清晰, 呈类圆形或浅分叶, CT平扫均为稍低密度影, 1例病灶中央区见钙化; 8例患者病灶均明显强化, 其中6例的7个病灶均匀强化, 2例不均匀强化。4例的5个病灶表现为一个较大病灶周围伴多个小结节; 8例患者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见粗大血管影。 结论 MSCT对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MS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NKTCL的MSCT表现。结果22例病灶原发于鼻腔,局限型9例,7例病变位于鼻腔前部或鼻前庭,2例位于鼻腔后段,骨质无明显破坏;弥漫型13例,侵犯整个鼻腔,包绕中下鼻甲呈铸型生长,部分侵犯鼻前庭、鼻翼、鼻窦及眼眶,中线结构有破坏;2例原发于鼻窦,MSCT平扫为密度欠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7例原发于咽淋巴环,其中5例位于腭扁桃体,2例侵犯多个部位,MS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等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放射学特征的深度学习预测早期宫颈癌的淋巴血管浸润。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惠州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82例(训练集)和对照组36例(验证集)。通过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对子宫颈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记录并构建临床模型,使用ITK-SNAP软件勾画图像中的感兴趣区,通过处理数据构建深度学习模型,用诺莫图对模型可视化,来评估子宫颈癌预测肿瘤分级与淋巴管浸润的组学分析情况。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区分度和校准度等评价模型将观察组的模型在对照组进行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预测性能。结果 所筛选出的6个特征的特征间相关性最小,预测能力最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均大于0.60,表明对宫颈癌淋巴脉管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 LVSI)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