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氧化二砷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有无潜在的治疗价值及伍用细胞因子有无增强疗效的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于体外观察As2O3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J-N-SH增殖的影响;并观察As2O3伍用重组人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4、6、10后的情况。结果0.5~4μmol/L的三氧化二砷明显抑制SJ-N-SH细胞的增殖,As2O3伍用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可明显增强As2O3对SJ-N-SH细胞增殖的抑制,而其他几种细胞因子无明显作用。结论As2O3为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有效药物,联合应用合适的细胞因子可增强As2O3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胸腺肽-α1对严重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严重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中 ,胸腺肽 α1对提高细胞免疫的功能 ,以及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 :临床表现有多脏器受累的感染病例 11例 ,在原先治疗方案不变下 ,加用胸腺肽 α10 9mg·m-2 ,sc,4~ 6次 ,观察用药后患儿的临床疗效 ,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11例患儿经治疗后感染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 ,T细胞亚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降低的CD4+ T细胞明显上升 ,增高的CD8+ T细胞明显降低 ,CD4+ /CD8+ 比值趋于正常。观察期间未见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胸腺肽 α1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整个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因子。免疫器官根据其发生和作用的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前者包括胸腺、骨髓和类(腔上)囊,是免疫活性细胞分化成熟为T或B细胞的场所;后者包括脾脏、淋巴结以及其他无被膜的淋巴组织(主要在肠道和呼吸道粘膜),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虚答的场所。免疫活性细胞一般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As2O3在体外对人类B淋巴瘤细胞株MBC-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等多参数观察。结果(1)(0.5~2)mM/LAs2O3对MBC-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相关;(2)证实诱导细胞凋亡是As2O3增殖抑制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3)As2O3能够上调MBC-1细胞p53的蛋白表达。结论As2O3能有效地通过诱导人类B淋巴瘤细胞株MBC-1细胞凋亡而起到增殖抑制作用,而p53基因可能参与了对该凋亡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24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IgH和TCR基因重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24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IgH和TCR基因重排,以便选择恰当的引物组合用于NHL VI期患儿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方法 以Chelex100为介质,从初诊的NHL患儿病理切片中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IgH、TCRβ、TCRδ和TCRγ基因重排。结果 在B-NHL中,IgH、TCRβ、TCRδ和TCRγ基因重排的检出结果分别为10/13(77%)例、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对13例小儿再障的细胞免疫状况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力进行测定。其中3例作免疫治疗前后的动态比较。结果显示患儿总T 细胞(CD_3)及T辅助细胞(CD_4)均低于正常儿,而T抑制细胞(CD_8)则高于正常儿,使CD_4/CD_8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儿(0.91±0.46:1,正常儿1.67±0.24:1,P<0.01)。而IL-2活性在患儿白细胞中高于正常高限(529.76±±36.84比316.31±53.99,P<0.01),说明患儿有免疫紊乱状态。应用免疫抑制治疗(ATG,环孢素A等),可纠正这种不平衡状态,临床也有良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9.
应大明 《中国肿瘤》2001,10(10):563-563
1成立的背景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在1992年成立 ,它的诞生是因循着国内外小儿肿瘤诊疗水平的发展。在国内 ,小儿恶性肿瘤在儿童的诸多病死原因中的位置逐步上升 ,在城市较大年龄的儿童中早已成为仅次于意外或中毒而居第二位致死病因 ,在广大农村也已居第三位。近30年来国际上已经对小儿恶性肿瘤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诊治经验。尤其是在小儿白血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 ,对于小儿实体瘤的诊治 ,除了有大量的诊断和化疗、手术、放疗技术的进展外 ,其中有“小儿肿瘤科”这一全新的组织形式的出现 ,使小儿恶性肿瘤的…  相似文献   
10.
20年来弥漫性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有了重大的进展,其预后有了可喜的改善。60年代恶性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仅为10%~20%,70年代长期存活率为30%~40%,到80年代长期存活率已达60%。与此同时对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类型及治疗措施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