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电解质水平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5年3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将其分为轻度颅脑损伤组(171例)、中度颅脑损伤组(104例)、重度颅脑损伤组(85例),根据血钠水平将重度颅脑损伤组进一步分为高水平血钠亚组(73例)和稳定水平血钠亚组(12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入院后5d内血浆电解质(血钠、血钾、血氯)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中度颅脑损伤组血钠、钾、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颅脑损伤组血钠、氯水平高于轻度、中度颅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中度、重度颅脑损伤组血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颅脑损伤组中,高水平血钠亚组死亡58例(79.45%),稳定水平血钠亚组死亡4例(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监测颅脑损伤患者尤其是重度损伤患者血钠水平变化,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DSA)、颅脑CT、经颅多普勒(TCD)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2天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术后第1、5、10天M C A血流速度、脑脊液压力、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32%,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10天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10天观察组脑脊液压力、红细胞计数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颅脑C T扫描、T CD可以明确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并能够评价血管痉挛的程度;采取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以及颅骨修补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修补组和非修补组进行治疗。结果修补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压力比非修补组好,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尽早采取措施改善其通气质量;并清除其颅内血肿、去大骨瓣以更好地减压;同时行亚低温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治疗,以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时为患者修补颅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改善其畏惧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00例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的治疗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及脑梗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2例患者再次出血,8例患者发生脑积水,3例患者出血脑梗死;对照组50例患者,6例患者再次出血,16例患者出现脑积水,9例患者出现脑梗死。观察组再次出血、脑积水及脑梗死的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临床效果好,再次出血、脑梗死和脑积水的发生人数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对比分析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0月前瞻性收集脑室出血铸型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组(n=20)和显微镜组(n=20)。内镜组在内镜下手术清除脑室血肿,显微镜组在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脑室血肿。比较两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GCS时评分、术后6个月Barthel评分。结果 内镜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出院时GCS评分、术后6个月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显微镜组(P<0.05),而引流管带管时间明显少于显微镜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手术相比,内镜下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的脑水肿严重程度,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该院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91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分为Ⅰ组(轻度)、Ⅱ组(中度)、Ⅲ组(重度);治疗后12周利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预后评估,分为预后优良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水肿程度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Ⅰ组、Ⅱ组、Ⅲ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发病至溶栓时间≥6 h、高血压、血管成功再通、侧支循环优良患者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发病至溶栓时间≥6 h、高血压病史是导致脑水肿严重的危险因素,而血管成功再通是脑水肿的保护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预后优良组侧支循环优良、血管成功再通、重度脑水肿、高血压、发病至溶栓时间≥6 h、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患者百分比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凋亡促进蛋白(Bax)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髓母细胞瘤(观察组)及10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Survivin和Bax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并应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性别、年龄段、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亚组分析发现在survivin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病例中,性别分布、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型等因素在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年龄及TM临床分期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bax蛋白在观察组中阳性表达率为22%,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P〉0.05);Bax阳性患者中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方面与Bax阴性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的TM临床分期差异明显(P〈0.05)。Survivin阳性患者预后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Bax蛋白阴性患者和阳性组之间预后无差别(P〉0.05)。结论 Survivin和bax可能同时参与了对髓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调控,并对髓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Survivin与bax蛋白表达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拮抗作用。由于survivin蛋白表达与髓母细胞瘤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预后等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