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温针灸"肩三针"联合放射式体外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RESWT)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冈上肌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肩三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肩三针"联合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3周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外展肌力及肩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64例患者完成试验,无脱落。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外展肌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3周VAS评分明显降低,外展肌力和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温针灸"肩三针"可有效减轻冈上肌腱炎患者局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温针灸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效更为稳定、确切。  相似文献   
2.
黄振俊  常智跃  张立俭 《中医学报》2019,34(11):2463-2466
目的:观察电热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电热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以及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7%,优于对照组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热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半身不遂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1例脑卒中后半身不遂患者随机随机分为3组,针灸治疗组27例,取头颈部和体穴治疗;康复治疗组27例,给予一对一肢体训练治疗;综合治疗组27例.结果:经过3月的治疗,针灸治疗组基本治愈3例,康复治疗组基本治愈2例,针灸配合康复治疗组基本治愈6例.结论:针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半身不遂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1例脑卒中后半身不遂患者随机随机分为3组,针灸治疗组27例,取头颈部和体穴治疗;康复治疗组27例,给予一对一肢体训练治疗;综合治疗组27例。结果:经过3月的治疗,针灸治疗组基本治愈3例,康复治疗组基本治愈2例,针灸配合康复治疗组基本治愈6例。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半身不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等速测试系统评定膝关节位置觉的重复测试信度和不同测试者间测试信度.方法 应用Biodex System 3型等速系统测试16例健康志愿者双侧膝关节位置觉(采用被动角度重建测试法),选择屈膝30°、45°和60°为目标角度,记录受试者实际角度与目标角度间的差值绝对值(误差角).由2名测试者负责重复测试和不同测试者间重复测试,前、后2次测试中间间隔3d.结果 受试者屈膝30°、45°和60°时,其误差角的重复测试信度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728、0.780和0.807,不同测试者间信度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76、0.610和0.705,提示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受试者双膝、前后2次测试时各目标角度误差角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角度重建时误差角的95%可信区间上限均<3°.结论 采用等速系统评定受试者膝关节位置觉具有较好的重复测试信度,在屈膝30 ~60°范围内选择1个目标角度测试即可,当受试者膝关节角度重建误差角>3 a时应考虑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治疗中实施针刺运动疗法联合冲击波治疗(ESWT)的效果。方法:选取LIDP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运动疗法联合ESWT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M-JOA)、脊柱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M-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Roland-Mo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Liker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联合ESWT能够提高LIDP临床疗效,可减轻腰痛症状,改善患者脊柱功能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降糖消渴颗粒治疗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并探讨其对肾脏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Wistar大鼠,在SPF级条件下饲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通过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协同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进行动物造模,造模后干预,正常对照组予标准饲料;对照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干预组予高糖高脂饲料,降糖消渴颗粒根据大鼠体重9 g/kg的计算灌胃剂量,1次/d。疗程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大鼠的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常规HE染色,观察各组肾脏结构变化;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肾组织中氨基末端激酶(JNK)和胰高血糖样肽-1(GLP-1)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情况,JNK、磷酸化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GLP-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干预组经治疗后Glu、TC、TG和Sc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2)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肾小球结构改变的情况(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中p-JN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GLP-1基因和蛋白显著降低(P0.05);经治疗后干预组p-JNK蛋白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GLP-1基因和蛋白升高(P0.05)。结论:降糖消渴颗粒可调节糖、脂质代谢,发挥保护肾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NK信号通路,上调GLP-1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