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超短波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并检测其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中,药物组30例,进行单纯药物治疗;综合组30例,采用药物并超短波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并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及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水平改变情况。结果综合组住院时间比药物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肺部啰音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6、IL-8)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综合组较药物组降低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超短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与调节机体炎症免疫反应有关。超短波在支气管肺炎中,可加速肺部炎性病灶吸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对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03/2004-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男96,女56例,35~72岁,平均(48±14.7)岁。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肿瘤科常规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照组采用WHO推荐世界疼痛学会所提出的“癌性疼痛三级阶梯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综合性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放松及暗示训练、心理治疗)。按照WHO推荐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评估,采用0~10数字进行镇痛强度分级,完全无痛为0分,难以忍受疼痛为10分;镇痛疗效评定:6~10分为镇痛无效,3~5分为镇痛有效,0~2分为镇痛效果佳;生活质量评估参考国内1990年制定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草案,由患者对康复治疗或药物治疗镇痛前后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进行自我评估(以0~10分表示,0分为无干扰,10分为极度干扰。)。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和不同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参与观察的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70±1.91,8.90±1.73,t=3.657,P<0.01;4.60±1.83,9.20±1.50,t=2.132,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1,P<0.01)。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7±1.23,5.86±0.45;4.62±0.73,5.45±1.31;4.92±0.50,5.01±0.67;4.81±0.61,5.70±1.02;4.64±1.26,5.40±0.52;4.61±0.63,5.61±0.47;4.84±1.59,5.50±0.38;t=2.652,2.731,2.807,2.931,2.841,2.874,2.933,P<0.01)。③康复观察组没有明显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三阶梯组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便秘和呼吸抑制等。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且不良反应少,能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生活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炎患儿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步探讨支气管肺炎临床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对3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血清TNF—α,IL-6,IL-8的检测;并与30例正常健康儿进行比较。结果 支气管肺炎患儿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儿组(P〈0.01)。治疗lOd后TNF—α、IL-6、IL-8与治疗前比较水平明显降低。TNF—α仍高于正常组(P〈0.01),而IL-6和IL-8治疗后已基本接近正常健康儿组,与正常健康儿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细胞因子TNF—α,IL-6,IL-8以不同方式参与了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检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中TNF—α、IL-6、IL-8的水平,对评价炎症程度及其病情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短波辅治支气管肺炎患儿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超短波在支气管肺炎患儿综合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患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支气管肺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加超短波胸部辐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观察两组病情改善情况及TNF-α、IL-6变化。结果肺部X线改善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X^2=1.803 P〉0.05);肺部Ⅱ罗音改善情况两组有显著性差异(X^2=4.75 P〈0.05)。各组治疗后TNF-α、IL-6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与调节机体炎症免疫反应有关,其在支气管肺炎的综合治疗中可加速肺部炎性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对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03/2004-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男96,女56例,35~72岁,平均(48-14.7)岁。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肿瘤科常规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照组采用WHO推荐世界疼痛学会所提出的“癌性疼痛三级阶梯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综合性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放松及暗示训练、心理治疗)。按照WHO推荐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评估,采用0~10数字进行镇痛强度分级,完全无痛为0分,难以忍受疼痛为10分;镇痛疗效评定:6-10分为镇痛无效,3~5分为镇痛有效,0-2分为镇痛效果佳;生活质量评估参考国内1990年制定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草案,由患者对康复治疗或药物治疗镇痛前后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进行自我评估(以0-10分表示,0分为无干扰,10分为极度干扰。)。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和不同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参与观察的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70&;#177;1.91,8.90&;#177;1.73,t=3.657,P〈0.01;4.60&;#177;1.83,9.20&;#177;1.50,t=2.132,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1,P〈0.01)。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7&;#177;1.23,5.86&;#177;0.45;4.62&;#177;0.73,5,45&;#177;1.31;4,92&;#177;0.50,5.01&;#177;0.67;4.81&;#177;0.61,5.70&;#177;1.02;4.64&;#177;1.26,5,40&;#177;0.52;4.61&;#177;0.63,5.61&;#177;0.47;4.84&;#177;1.59,5.50&;#177;0.38;t=2.652,2.731,2.807,2.931,2.841,2.874,2.933,P〈0.01)。③康复观察组没有明显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三阶梯组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便秘和呼吸抑制等。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且不良反应少,能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生活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仍存在后遗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我们于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超短波片调制中频电治疗PHN,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应用牵引方法治疗第 2颈椎齿突偏移的疗效。方法 应用牵引车治疗 12 0例 ,患者取坐位 ,颈椎前屈 15~ 2 0° ,枕颌式牵引 ,3~ 7kg ,每次 30min ,每日 1~ 2次 ,10天为 1疗程。结果 治愈 36例 ,显效 4 4例 ,好转 37例 ,总有效率 97 5 %。结论 牵引治疗第 2颈椎齿突偏移方法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9.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脊柱及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发僵、活动受限、脊柱畸形、外周关节炎或关节外症状。事实上脊柱及髋关节的骨性强直是AS致残的主要原因。运动疗法应尽可能早期进行,以预防或减轻畸形、强直。本研究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AS患者进行治疗,以探讨其对AS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症状的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