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液干化学分析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帅丽华 《九江医学》2002,17(2):122-124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是将检测尿中各种成分的试剂固相在纸上作为试纸,采用反射光原理测定试纸颜色变化的仪器,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它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项目多,诊断过筛面大,效率高等明显优点,但其结果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现就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综述……  相似文献   
2.
帅丽华  石寅 《九江医学》2006,21(1):61-62
目的:探讨HPV16、18-DNA亚型检测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84例标本分别采用FQ-PCR法和巴氏染色法。结果:HPV16、18-DNA阳性19例,阳性率为22.6%,19例HPV16、18-DNA阳性分泌物中4例为CIN2或以上。HPV16、18亚型是导致80%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的主要因素。讨论:HPV16、18-DNA检测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能准确地预测宫颈癌发生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正马红球菌原名马棒状杆菌,为革兰阳性球杆菌,属红球菌属,主要存在于土壤,该菌为马、牛、猪等动物的致病菌,人类则为少见的机会致病菌。本实验室2016年10月在一患儿颈部穿刺液中分离获得1株马红球菌,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患儿男,3岁,20 d前家属发现患儿左侧颈部有一肿块,伴咳嗽,无发热,就诊当地医院症状无明显好转。10 d前肿块增大并有压痛入住九江某三甲医院,予以美洛西林钠-舒巴坦等抗感染治  相似文献   
4.
美国人华生(Watson)首先提出“人性照护”护理模式,认为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给予病人人性化照护。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对待每一位病人也是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侵袭性赛多孢霉属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例赛多孢霉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赛多孢霉属感染相关病例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检出尖端赛多孢霉6株,波氏赛多孢霉1株,多育赛多孢霉1株。外伤、环境暴露和免疫力降低是赛多孢霉属感染的常见诱发因素。标本直接镜检均查见有隔菌丝,阳性率100%。菌落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侵袭力强,菌落形态多样,呈白色羊绒状至黑酵母样,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从菌落中心开始颜色逐渐变深,结合镜下形态可进行菌属的快速鉴别。结论侵袭性赛多孢霉属感染病程进展迅速,病情凶险,以尖端赛多孢霉感染最多见。应加强对赛多孢霉属感染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风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以1~5岁的儿童为多见,孕妇也为易感人群.风疹多通过口腔飞沫传播,患者常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且全身布满浅红色皮疹.皮疹通常最早出现在面部和颈部,然后迅速向全身蔓延,并在身体的躯干部位密集成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液粘稠度状况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30例活期RA患者治疗前及症状缓解后同时测血液粘稠度、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血液粘稠度、CRP、RF明显升高,经治疗症状缓解后血液粘度、CRP、RF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仍有部分的RF、CRP未降至正常参考区间.除血沉外,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讨论活动期RA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明显升高,导致微循环障碍,是加速病理损伤的一大因素,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结石患者结石形成初期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及其与结石复发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对上尿路结石52例、下尿路结石121例的早期尿结石即尿结石中的核心部分-石核进行解脲支原体核酸成分(UU—DNA)检测,同时用化学滴定法分析石核的化学成分。结果复发性尿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30~65岁多发,52例复发性上尿路结石的石核中UU—DNA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7.7%,121例复发性下尿路结石的石核中UU—DNA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2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x^2=9.96,P〈0.005)。UU—DNA阳性石核的化学成分中均含有碳酸钙和(或)磷酸钙盐、镁盐或碳酸磷灰石,UU—DNA阴性石核的化学成分中以草酸钙为主。对40例石核UU—DNA阳性患者取石后随防2年结果显示:对UU进行治疗的研究组取石后2年内尿结石的再复发率为1/20,而未对UU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再复发率为13/20,二组患者取石后2年内的再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x^2=15.82,P〈0.005)。结论尿结石的石核中检测到UU—DNA是尿结石复发形成初期感染UU的直接证据,且UU—DNA阳性石核中均含有碳酸钙或磷酸钙等UU活动时产生的化学成分,说明尿结石形成早期,尿路有UU感染活动的迹象;取石后随访2年的结果:控制UU感染可极显著地降低石核UU—DNA阳性者的结石复发率,证明UU感染是石核UU—DNA阳性者结石复发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20株棒状杆菌属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关注棒状杆菌属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方法棒状杆菌属细菌鉴定用API CORYNE鉴定板,药敏试验用含5%羊血的M-H平板、K-B法,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20株菌均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具有较好敏感性,多数菌株对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敏感性低,其中以纹带棒状杆菌的耐药性最明显。结论棒状杆菌属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有上升趋势,采用血M-H平板进行药敏试验,可为临床选择最佳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