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附660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6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不同的年龄组、肝病病程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阴性组及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阴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的民族及性别,肝功能分级,门、脾静脉内径及有无嗜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单纯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ALT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病病程长是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与民族及性别,嗜酒,门、脾静脉内径,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ALT等无明显关系,而与年龄、肝病病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其中与肝病病程、丙型肝病病毒感染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取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个组,即正常组、高脂模型组、大豆异黄酮小、中、大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含量,计算肝脏质量分数,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大豆异黄酮可降低脂肪肝大鼠肝脏指数及血清TC,TG水平,并可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大豆异黄酮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动脉瘤是指肝脏动脉壁局部的异常扩张性病变.为一种罕见疾病,术前及生前的诊断较为困难,大多数肝动脉瘤患者因破裂出血而就医。现就肝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脏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也是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场所,肝硬化病人常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为了探讨其在肝硬化中的意义,我们对619例住院肝硬化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慢性胆囊疾病病人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 2 0例慢性胆囊疾病病人检测了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和胆碱酯酶 (CHE)活力 ,探讨TBA水平和CHE活力的变化在慢性胆囊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及住院单纯慢性胃炎病人 ,共 40例 (男 2 0例 ,女 2 0例 ,年龄 2 6~ 75岁 )。观察组 1 2 0例为经临床及辅助检查综合诊断的门诊及住院单纯慢性胆囊疾病病人 (男 64例 ,女 56例 ,年龄 2 5~ 80岁 ) ,其中慢性胆囊炎 30例 (男 1 4例 ,女 1 6例 ,年龄 2 5~ 77岁 ) ,胆囊结石 40例 (男 2 2例 ,女 1 8例 ,年龄 2 9~ 76岁 ) …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与ABO血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硬化与ABO血型的相关性。检测640例肝硬化患者ABO血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显示:①朝鲜族肝硬化患者较朝鲜族对照组A型血型显著为多,而汉族肝硬化患者ABO血型分布与汉族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PHC)者较未合并PHC者B血型显著为多,O血型显著为少;③男女肝硬化患者ABO血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肝硬化患者ABO血型分布与民族、是否合并PHC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而与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春吉  申顺子 《临床荟萃》2006,21(23):1714-1715
笔者对本院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住院的108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一些因素,为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减少病死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胸水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析402例肝硬变患者胸水的发生与性别、民族、年龄、肝硬变病因、腹水、门、脾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肝功能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变患者胸水的发生率男显著高于女(P<0.05);腹水组显著高于无腹水组(P<0.01);肝功能B级和C级组显著高于肝功能A级组(P<0.05,P<0.01);而在不同的民族、年龄、肝硬变病因、腹水量以及门、脾静脉内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肝硬变胸水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非胸水组(P<0.01);而血清总胆红素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变患者胸水的发生与性别、有无腹水、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低白蛋白血症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与民族、年龄、肝硬变病因、腹水量、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以及门、脾静脉内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析374例肝硬变患者胆石症的 发生与民族、性别、年龄、肝硬变病因、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以及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与 386例非肝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变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50岁以上组高于 40岁以 下组,肝功能B级和C级组高于肝功能A级组;肝硬变胆石症组血清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高于非胆石症 组,而血清白蛋白低于非胆石症组[结论]肝硬变患者常并发胆石症,并与年龄、肝功能障碍程度以及肝 功能损害造成的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血清白蛋白代谢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946例肝硬化患者检测了血清CHE/ALP比值,旨在探讨在肝硬化预后及病情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