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N-MID 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比值联合检测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PVF)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60岁女性骨质疏松住院患者786例,分为无骨折组(A组,378例)和OPVF组(B组,388例)。N-MID OC、β-CTX、NMID-OC/β-CTX比值、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钙(Ca)、磷(P)及镁(Mg)。结果 与A组相比,B组Ca、P、Hb、HCT、MCV、MCH、MCHC含量降低,RDW-CV、N-MID OC/β-CTX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VF与β-CTX、Ca、P呈负相关,与RDW-CV、N-MID OC/β-CTX呈正相关(均P<0.05)。骨折患者RDW与N-MID OC、β-CTX、Ca、P、Mg呈负相关(均P<0.05)。RDW、N-MID-OC/β-CTX为OPVF的风险因素(均P<0.05),OR分别为1.38、1.005。二者含量越高,椎体骨折风险越高,最高层是最低层的约3倍和2倍,OR为2.818,1.734。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OPVF的诊断性能,其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0.64、42.78%、82.01%、70.9%、58.3%。结论 血液高RDW和高N-MID OC/β-CTX比值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明显相关,是其危险因素,可用于辅助诊断及预测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2岁,长期西藏工作,2009年2月27日以四肢皮疹2个月、发热1个月余、颜面及双下肢水肿4d收入院。2个月前患者左足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散在深色皮疹,行走时感疼痛,且右足及双手逐渐出现同样皮疹,伴活动后心前躯不适,未予重视。1个月前开始出现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伴畏寒、纳差,当地医院以冻疮、感冒给予治疗(药物不详)后症状无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老年骨折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动态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9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根据骨折性质给予骨科处理,口服碳酸钙D3片600 mg/d或醋酸钙胶囊600 mg/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肌注维生素D2注射液,1次/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25(OH)D表达变化,X线评估骨折愈合效果。根据12导联连续24 h动态心动图监测结果,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血清25(OH)D表达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个月后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实验组血清25(OH)D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5),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X线骨痂量明显增多,骨折线趋于消失,骨折愈合效果评估优于对照组;两组心电图监测显示心血管事件以心肌缺血、心率失常为主,且实验组心肌缺血、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vs.44.44%,24.44%vs.53.33%,4.44%vs.17.78%,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加用维生素D治疗可提高血清25(OH)D表达,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减轻骨折引起的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对减少骨折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lb及NMID-OC/β-CTX比值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龄大于60岁的女性住院患者。无骨质疏松骨折组(A组)491例和骨折组(B组)362例。测定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N-MID 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钙(Ca)、磷(P)及镁(Mg)。结果 (1)与A组相比,B组Hb [118(108,128) VS. 124(114,131)]、NMID-OC [14.7(10.7,20.1) VS. 15.9(11.3,22.6)]、25(OH)Vit-D[18.1(14.3,23.1) VS. 19.5(15.7,25.2)]、NMID-OC/β-CTX[27.1(21.9,37.1) VS. 35.7(26.2,49.9)]、ALB[37.1(34.8,39.8) VS. 39.1(36.9,41.8)]、Ca[2.25(2.17,2.33) VS. 2.29(2.21,2.36)]、Mg[0.86(0.8,0.92) VS. 0.88(0.83,0.92)]降低,P均<0.01;年龄[75.43±7.54 VS. 72.24±7.27,P<0.01]及β-CTX [0.55(0.31,0.78) VS 0.49(0.25,0.75),P<0.0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骨折与Hb、NMID-OC、25(OH)Vit-D、NMID-OC/β-CTX、ALB、Ca、Mg呈负相关(r分别为-0.18、-0.09、-0.10、-0.23、-0.26、-0.16、-0.10,P均<0.05),与年龄、β-CTX呈正相关(r分别为0.22、0.07,P均<0.05)。(3)NMID-OC/β-CTX、Alb为老年女性骨折的风险因素,校正OR分别为0.986(95%CI:0.979~0.993)、0.918(95%CI:0.883~0.955),P均<0.05。Alb、NMID-OC/β-CTX比值三分层显示含量越低,骨折风险越高,最低层是最高层的约2倍和5倍,校正OR为1.736、4.695。单独与二者联合检测均可用于骨折的诊断,但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性能,其AUC为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70.17%、58.66%、55.6%、72.7%。结论 血清低Alb和低NMID-OC/β-CTX比值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明显相关,是其危险因素,可用于辅助诊断及预测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肿瘤患者临床特征与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8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数据,通过横断面研究,以社会支持量表、疲乏Piper量表、记忆症状简易评价表完成调查分析。结果 386例骨肿瘤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其发生率达到38.68%。患者疲乏总分是(3.92±2.07)分:患者行为维度是(4.85±3.12)分、认知/情绪维度是(1.91±1.27)分、情感维度是(4.53±2.48)分、感觉维度是(4.22±2.86)分。骨肿瘤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评分中,社会支持总分为(37.69±6.11)分,客观支持评分为(10.28±2.62)分,主观支持评分为(19.85±3.41)分,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为(7.53±2.11)分。癌因性疲乏患者(n=386)与无癌因性疲乏患者(n=612)单因素社会支持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评分、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对比,呈显著差异(P<0.05),客观支持评分对比,不具差异(P>0.05)。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出现疼痛、昏睡、咳嗽、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头晕、排尿不适、气紧、呼吸困难、便秘、感觉悲伤、感觉紧张、焦虑者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高于未出现上述症状者(P<0.05)。结论骨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与社会支持、临床症状均有密切关系,针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避免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社会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芍胶囊联合盐酸维拉帕米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92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维拉帕米片,8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参芍胶囊,4粒/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SAQ和GQOLI-74积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髓过氧化物酶(MPO)、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PAPP-A)、肌钙蛋白I(CTnI)和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以及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黏附率(PAR)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9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降低(P0.05),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积分、GQOLI-74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QRS和GQOLI-74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MPO、PAPP-A、CTnI、Lp-PLA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V、PV、FIB、PA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WBV、PV、FIB、PA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芍胶囊联合盐酸维拉帕米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RP、IL-6、MPO、PAPP-A、CTnI、Lp-PLA2水平,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岳建彪  苟静  魏翾娣  薛敏 《陕西中医》2022,(10):1380-138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运动干预治疗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5例老年绝经后OP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38,抗骨质疏松膏方+肾腧穴、脾腧穴埋线+运动干预+利塞膦酸钠片治疗)、对照组(n=37,运动干预+利塞膦酸钠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疼痛、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水平及不同部位骨密度(BMD)(腰椎L1~4、股骨颈)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83.78%(P<0.05)。治疗前,两组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血清OC、PINP、β-CT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SF-36评分和腰椎L1~4、股骨颈BM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运动干预治疗老年绝经后OP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升骨代谢水平,增加BMD,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骨折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评估心脏事件研究.方法 通过将300例60岁以上老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60 ~79岁)与研究组(80岁以上者),对每位患者行12导联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或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为多.结论 DCG检查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骨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及早发现骨折诱发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并及时进行干预,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超微肝胃百合汤、消痈溃得康颗粒联合常规治疗胃溃疡肝胃气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胃气滞型胃溃疡患者84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微肝胃百合汤、消痈溃得康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和TN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P转阴率88.10%,较对照组69.05%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肝胃百合汤、消痈溃得康颗粒联合常规治疗胃溃疡患者,有利于减少炎症反应,促使HP转阴,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疗效安全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老年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骨折患者共220例,依照年龄大小分为A组82例、B组106例及C组32例,检测三组患者VC、FVC、FEV1、FEV1/FVC、TLC及MVV,与对照组20例(正常体检老年人)比较。结果:三组VC、FVC、FEV1、FEV1/FVC、TLC及MV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组、C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年龄越大,各项肺功能减退越明显,临床需针对性用药及加强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