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RO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轻型口疮约占ROU总数的80%,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1996年6月-2000年8月所收治的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例,分析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8例病人均无自觉症状,肝功能、AFP正常,均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术后转归良好。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对诊断不明确病例仍应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对56例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及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15~76岁,平均4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65例,初中以下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类型、手术  相似文献   
4.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中有时会损伤邻近脏器。我院于1970~2000年行胃大部切除术1000例,术中致脾脏损伤1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31~62岁。其中撕破脾脏出血13例,破裂口均位于脾下极,长0.5~3cm,深0.2~1cm;行脾脏修补11例、脾脏切除2例。脾门撕裂2例,行脾脏切除。15例术后均痊愈出院。讨论:脾脏位置靠左后,有多条韧带加以保护,而胃大部切除术的操作偏右,手术中如非暴力牵拉一般不会损伤脾脏。但当脾脏周围有粘连时,损伤机会就会增多,且损伤多发生在脾下极、脾门。本组15例均因脾脏与周围组织粘连,在分离胃大弯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内化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28例胃癌术后患者分组行腹腔内化疗。结果;腹腔内化疗组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8.4%,81.1%,70.2%,61.0%,4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9%,76.6%,64.1%,53.1%,37.5%。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2.5%,27.8%。结论:腹腔内化疗对胃癌术后复发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是一种方法简单、安全可行,副作用少,可重复应用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支持对维持或改善手术创伤后病人营养状态影响.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需行营养支持的64例病人,通过空肠造瘘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自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至术后第7天,观察病人术后消化道症状和术后并发症及其他不适反应;监测肠内营养支持前后病人的体重,血、尿、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结果:体重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体重有轻度下降.白蛋白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但前蛋白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血ALT、AST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血尿素氮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但血肌酐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血糖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有利,对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无明显不利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小肠肿瘤的发病率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6%[1],因其发病率低,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又无特异的诊断方法,其误诊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28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腹腔镜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修补术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 10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观察组行疝环填充式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98.6±2...  相似文献   
9.
医院处在国家体制改革进程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受诸多方面因素制约,经济效益增长和服务质量两要素必然会影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两者间关系,从而提出医院信息化建设应定位在提高对患者服务质量、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增长上来。经济效益增长和提高对患者服务质量这两方面是一对矛盾体,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于调整他们之间的矛盾,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使这种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使我们对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促进了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那么,搞好信息化建设必须首先明确四方面问题:(1)实现信息化管理从技术上主要依赖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为管理层提供了新的管理工具和更有利的管理手段。(2)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并非高科技,我们应从神秘的光环走出来。在网络建设中避免贪全求大,建立合理的网络架构,使网络系统充分为医院的经济效益服务、为患者就医服务。(3)使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既要以病人为中心,又要以经济为核心”,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是解决此问题的有利手段。(4)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形成除了要慎重考虑网络平台环境和开发工具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或选择所购程序必须实现以下五方面的基本管理功能:①财务结算对象数据来源的管理。②对患者服务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处理。③与患者就诊相关数据的传输。④各项统计方式的合理利用。⑤网络系统自维护体系的形成。本文以手工结算和计算机结算方式为例,解释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何有机地调整着追求经济效益和提高对患者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以此说明信息化建设的正确定位,可使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产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解决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吻合中胰瘘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自1993~2000年我院应用橡皮套胰液引流的方式治疗21例胰十二脂肠切除的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无1例发生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4例在拔除引流管时橡皮套拔除困难,经扩大引流窦道完成。1例胆囊床出血再次手术成功。2例胆瘘,保守治疗成功。1例切口裂开。2例肺炎。随访6个月-3a,临床上无腹揭等胰腺外分泌功能受影响的症状。结论橡皮套胰液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吻合中操作简单,可有效地预防胰瘘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