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嗜碱粒细胞(basophil,BA)占外周血中有核细胞的比率不到1%,但其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脊椎动物中,进化上高度保守。既往,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BA 的重要生物学功能一直未得到重视。但近年随着 BA 表面标记的进一步确认、BA 特异性封闭抗体的产生以及体内特异性 BA 剔除小鼠等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BA 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新近研究结果显示 BA 在固有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多项研究显示 BA 是体内分泌初始 IL-4的重要亚群,在调控 Th1/Th2免疫失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BA 具有强大的抗原提呈作用。可有力诱导 Th0向 Th2分化发育。目前认为 Th1/Th2免疫失衡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综述 BA 在其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层黏连蛋白(LN)和羟脯氨酸(Hyp)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24只,单纯照射组(R组)40只,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36只.R组及U组动物麻醉后,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一次,剂量为25 Gy.U组照射后即按乌司他丁100 000 U/kg,尾静脉注射,而后每天以相同剂量尾静脉注射7 d.C组和R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照射后第7、15、30、60、90、150天处死动物,取部分肺组织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学及肺胶原纤维等,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LN水平,碱水解法测定血清中Hyp的含量.结果 U组大鼠生存率(88.9%)明显高于R组大鼠(62.5%).R组大鼠肺部在照射后,早期肺泡明显出现充血和水肿,晚期部分肺泡腔塌陷,可见成纤维细胞构成的成纤维病灶,甚至大面积的肺完全实变;与R组相比,U组中、晚期充血、水肿及肺间隔增宽不明显,少见纤维化病灶及实变.R组血清中LN、Hyp水平随着照射时间逐渐增加,在150 d时达到高峰,分别为(129.70±3.48)ng/ml、(193.70±5.41)ng/ml,这与肺部组织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U组与R组相比却明显减少(P<0.01).结论 乌司他丁能有效治疗放射性肺损伤,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FLIP)重组体腺病毒滴鼻吸入对大鼠肺组织FLIP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急性肺损伤(ALI)的防治效果。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FLIP治疗组:脂多糖(LPS)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ALI模型,制模后给予Ad-FLIP腺病毒滴鼻吸入;FLIP预防组:先以Ad-FLIP腺病毒感染大鼠然后复制ALI模型。对照治疗组和对照预防组则分别在制模之后和之前,给予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腺病毒载体作为对照。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肺大体标本,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肺通透性指数(LPI)。采用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肺组织FLIP的表达水平。结果FLIP治疗组和预防组与各对照组相比,大鼠一般情况较好,肺大体标本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肺组织湿干重比、肺通透性指数降低,肺组织FLI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滴鼻吸入FLIP重组体腺病毒能够上调大鼠肺组织的FLIP表达,保护肺呼吸膜,减轻肺水肿,对大鼠ALI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了解中国西北地区二甲以上医院中哮喘相关科室医师对哮喘防治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评估中国哮喘联盟在医师群体中对哮喘规范化诊治推广的效果,为今后本地区哮喘相关培训工作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参加2012~2013年度全国哮喘专科医师培训班(西京医院基地)的所有学员(100名,来自西北地区)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形式分析其对哮喘专业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问卷内容涵盖对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文件以及哮喘联盟等组织的概念、哮喘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结果回收合格试卷71份,受试对象专业包括呼吸内科(38.1%)、综合内科(35.4%)、儿科(26.5%)。①哮喘相关专业组织的知晓:受调查医师对GINA和中国哮喘联盟的知晓率分别为49.3%和43.7%;②GINA方案、哮喘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措施的掌握:掌握哮喘主要发病机制为慢性气道炎症的比率占78.9%,40.8%的医师知道肺功能检测可作为诊断哮喘的依据,但仅有17.4%的医师了解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可作为哮喘控制程度的检测方法,且主要为呼吸内科医师。54.9%的医师对哮喘控制药物有全面的认识。虽然有高达74.6%的医生认识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在控制支气管哮喘中的重要作用,但仅有56.3%的医生认识到ICS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的必要性。94.4%的医师知道哮喘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是吸入,且90%以上的医生掌握都保等装置的应用。对脱敏疗法在治疗哮喘中的作用做出正确评价的医师比率为59.2%;了解白三烯药物特点的医师占69%。66.2%的医师会为患者制定长期用药方案及随访计划;③专业知识学习的途径:约有81.7%的医师表示近三年来参加过哮喘知识新进展的教育研讨会。结论经过中国哮喘联盟各级组织的不懈努力,西北地区医师对于哮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逐步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与联盟对医师培训的目标相比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FLIP(FLICE—inhibitory protein)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该载体在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PVEC)中的表达情况,为研究FLIP蛋白的抗凋亡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利用含有大鼠FLIP基因的原始载体,通过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构建表达大鼠FLI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FLIP;原代培养并鉴定大鼠PVEC.利用成功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FLIP感染大鼠PVEC.通过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f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经重组腺病毒Ad—FLIP感染后大鼠PVEC及对照组细胞中FLIP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含有大鼠FLI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FLIP;经Ⅷ因子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原代培养大鼠PVEC纯度达90%以上;大鼠PVEC经重组腺病毒Ad—FLIP感染后24h即检测到FLI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重组腺病毒Ad—FLIP可有效提高大鼠PVEC中FLIP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使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血液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索SCI、Pub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发表的使用晚期NSCLC血液行EGFR检测的研究.敏感度、特异度及综合工作者受试曲线(symmetric 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等统计指标评估血液检测的诊断特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篇文献,2 349例晚期NSCLC患者样本,血液EGFR突变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1% (95% CI:0.49~0.72)和96% (95%CI:0.90~0.99),S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5% CI:0.82~0.88).结论 当晚期NSCLC患者组织获取困难时,血液特别是血浆可替代组织进行EGFR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杀相关因子(Fas)相关死亡结构域样白介素1(IL-1)β转化酶抑制蛋白(FLIP)对于顺铂(CDDP)诱导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细胞株)凋亡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耐药性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利用由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成功构建的携载大鼠FLIP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Ad—FLIP感染大鼠C6胶质瘤细胞,24h后经逆转录酶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感染组及对照组细胞中FLIP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给予Ad—FLIP感染组及对照组细胞不同浓度的CDDP(0,1,2,4,8mg/ml),药物处理48h后,经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凋亡状况;四唑蓝显色法(MTF)测定并比较两组细胞活力。结果Ad—FLIP感染组细胞与对照组细胞相比,FLIP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Ad—FLIP感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MTT法结果提示经CDDP处理后,Ad—FLIP感染组与对照组细胞活力均有下降,但FLIP蛋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FLIP蛋白在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具有抵抗化疗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