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1.
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是抗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卡托普利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单位减少及胰岛素敏感性方面有独到之处,且不影响血脂、血糖、尿酸水平的改变,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已得到循证医学证实,两药合用的明显优势在于通过不同机制产生更大的降压效果,并减少单药大剂量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调脂作用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7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1次/d,疗程8周。结果:治疗8周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能有效降低高血脂,对降低纤维蛋白原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是抗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卡托普利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单位减少及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独到之处,且不影响血脂、血糖、尿酸水平的改变,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已得到循证医学证实,两药合用的明显优势在于通过不同机制产生更大的降压效果,并减少单药大剂量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25例疗效观察尹晓隽杨立新河南省电力医院内科郑州450052关键词盐酸苯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苯那普利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者应用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25例,观察其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面积心肌梗死后左室扩大,射血分数下降(左心室重构)病人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住院的192例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案有关记录资料,病人心肌梗死的面积、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年龄、首次AMI到发展为左心室重构的时间、心肌梗死后反复心绞痛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吸烟史及患者血胆固醇的平均值。结果 192例病人中符合左心室重构33例,占17.2%。在33例患者中,心绞痛、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未发生左心室重构的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和小面积心肌梗死病人对比发现第1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到发生左心室重构的时间、反复心绞痛发作、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肌梗死后范围大小与左心室重构成正相关,左心室重构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面积心肌梗死后在梗死后早期左心室功能正常,3年~4年后才逐渐出现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7.
8.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临床上最多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具有多方向性。其治疗不象急性心肌梗死(AMI)有规范化可循。1994年国际TIMI—IIIB有关UAP溶栓治疗研究的结果阴性,加之发生UAP的机理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形式,使我们治疗UAP仍处于直觉状态。本文回顾分析国内1995年1月1日~1998年12月31日正式发表的有关UAP的治疗3434例,结合目前已发表有关UAP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为临床上UAP的治疗提供合理的选择。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检索1995年1月1日~1998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上有关UAP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调脂作用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7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 ,1次 /d ,疗程 8周。结果 :治疗 8周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能有效降低高血脂 ,对降低纤维蛋白原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