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比较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与SPECT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于2周内分别行WB-DWI与SPECT骨显像检查。将骨骼系统分为8个区域观察,颅骨、肩胛骨、胸锁骨、肋骨、脊椎、骨盆、肱骨、股骨。比较WB-DWI及SPECT骨显像检出的阳性病例数、病灶数量及区域。结果 25例患者有骨转移灶,受累区域共计84处,病灶数量共计204处。WB-DWI共检出骨转移21例,74处受累区域,193处阳性病灶;SPECT骨扫描检出骨转移18例,有72处受累区域,192处阳性病灶。两种方法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灶阳性病例数及受累区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0.650,P>0.05)。WB-DWI尚能检出骨转移灶之外的病灶共计263处,其中原发肿瘤23处,实质脏器转移灶61处,淋巴结转移灶179处。结论 WB-DWI和SPECT骨显像在骨转移瘤的检出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WB-DWI可以发现更多的骨外器官及淋巴结病变,可作为诊断骨转移瘤的一种新的、无辐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与TOF-血管成像(MRA)两种方法对检查急性脑梗死中大脑中动脉主要血管段内急性血管闭塞的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61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和DWl、SWI、TOF-MRA检查。对SWI检测到的磁敏感血管征象(SVS)与MRA检测的大脑中动脉主要血管段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频率通过McNemar检验进行比较。结果61例脑梗死病变在DW I图像上均显示高信号,47例患者的患侧大脑深髓静脉较对侧明显扩张。59例患者在SWI上明确清晰显示SVS,其中有56例患者的SVS与MRA显示的闭塞或狭窄位置相匹配。两种技术在检测M1段内血栓性闭塞的灵敏度没有明显差异(SWI:98.1%;MRA:98.1%),而在检测M2/M3段血管内血栓的灵敏度存在显著差异(SWI:75.0%;MRA:37.5%;P<0.001)。结论 SWI和MRA均能检测到急性脑梗死中血管内血栓性闭塞或狭窄,其在检测主要血管狭窄或闭塞方面的灵敏性没有差别,但是在检测较小、迂曲动脉段及髓静脉方面SWI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9.4T MRS离体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疾病过程中的代谢物变化,探讨MRS早期诊断此病的生物学标识。 方法 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4个亚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6只。对实验组小鼠分别连续注射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30天、40天、50天及60天,对照组小鼠连续注射生理盐水60天,各组注射药物结束后行水迷宫测试并处死小鼠取其双侧海马。利用9.4T MRS观察右侧海马代谢物变化;对左侧海马行病理组织学染色。 结果 MRS显示对照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为(30.37±2.88)μmol/L, 谷氨酸(Glu)为(39.98±4.67)μmol/L; 40天实验组亚组NAA及Glu分别较对照组降低60.36%和72.36%(P<0.01);50天亚组NAA及Glu较40天亚组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60天亚组NAA及Glu再次降低。肌醇在对照组与实验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水迷宫结果示60天亚组小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染色示60天亚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缺失、神经纤维缠结及老年斑形成。 结论 MRS可检测AD病变过程中代谢物变化。NAA及Glu早期降低可能是早期诊断AD的生物学标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1H-MRS检测活体肝脏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可行性,并寻找频谱的特征性改变.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17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亚硒酸钠48 h后,使用单体素PRESS序列扫描活体肝脏.在MRS扫描后,立即牺牲动物,并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磁共振频谱数据通过SAGE 7.0软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表现及定量CT肺功能对COVID-19肺功能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且具有完整动态胸部HRCT资料的COVID-19患者,复查间隔时间48 h~14天。分析HRCT基本表现及CT-肺功能成像与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31例患者均于发病3天内接受HRCT检查,病变检出率为100%。于发病5~7天复查CT,25例病变范围增大,3例病灶范围缩小,3例病灶范围同前;发病10~14天接受第2次复查,26例病变范围缩小,3例病灶范围增大;临床分型与CT肺功能值(PI)(r=-0.835,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胸部HRCT能清晰显示COVID-19疾病影像学变化,CT肺功能与COVID-19相关,有助于指导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并可评价COVID-19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应用9.4 T液态离体型磁共振频谱仪(bruker avance 400 MHz)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海马代谢物的浓度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20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连续60天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 mg/(kg.d)和亚硝酸钠90mg/(kg.d),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打药24 h后所有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之后均采用断头牺牲,取右侧大脑半球分离海马,运用组织高氯酸萃取法,提取小鼠海马组织内代谢物,进行9.4 T液态离体型高分辨率磁共振扫描,所得数据线经XWinNMR (Bruker GmBH)软件初步处理,再应用MestRe-C4.3 MR专用软件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左侧取后半脑作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海马代谢浓度分别为NAA:(43.63±7.67) mmol/L和(34.66±6.79) mmol/L;Cho:(53.09±4.32) mmol/L和(48.62±7.92) mmol/L;Glu:(26.87±5.46) mmol/L和(14.87±2.68) mmol/L;mI:(45.93±6.73) mmol/L和(74.09±8.09) mmol/L,其中两组间各代谢物浓度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对照组和模型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及距离百分比有明显差异(P〈0.05)。在400倍光镜下,HE染色模型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层次明显减少,细胞排列稀疏,细胞核深染。改良Bielschowsky染色可见神经元排列散乱,大脑皮层及海马区可见较多胞体和轴突染色较深的神经元并成拖尾形状,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刚果红染色可见桔红色沉积物,呈斑片状。结论 D-半乳糖联合亚硝酸钠能导致小鼠成为AD,其海马NAA、Cho、Glu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I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在脑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9例经临床确诊的MS患者进行MR及1H MRS检查,并与同期相同年龄组MRI显示正常者进行对照研究,计算1H-MRS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及乳酸(LAC)的峰下面积,并对NAA/(Cr+Cho)、Cho/Cr及LAC/Cr等各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S组NAA/(Cr+Cho)、Cho/Cr及LAC/Cr值分别为0.56、1.49及3.35,对照组分别为0.78、1.19及0.23。MS病人NAA/(Cr+Cho)值下降,Cho/Cr、LAC/Cr值升高,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意义(t值分别为4.76、2.36及4.11,p〈0.05)。结论1H MRS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以为MS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STEAM和PRESS序列对磁共振频谱绝对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PRESS和STEAM序列对大脑中央前回的代谢物绝对定量的差异。方法:8例健康成年人,平均年龄26.1岁。使用PRESS序列及STEAM序列进行定量检测,实验参数为TE=30ms,TR=3000ms。扫描时间每次约30min。结果:PRESS和STEAM序列使用LCModel软件分析得出Cr的浓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并认为实验结果与序列的特征以及受邻近代谢物峰值影响有关,而对NAA、Cho、Glx、MI、NAA/Cr、Cho/Cr、MI/Cr、Glx/Cr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短TE条件下,STEAM序列对绝对定量的准确性较PRESS序列稍高。在短TE情况下,Cr物质受到邻近物质峰值影响,使基线不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累积射频能量吸收剂量(CSAD),分析受检者在磁共振扫描中的电磁辐射现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的signaEXITEHD1.5TTwinSpeed扫描仪,头颅8通道高分辨线圈,腹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根据机器自动计算出的峰值射频能量吸收率和每个序列的扫描时间分别计算得到各序列的射频能量吸收剂量(SAD),从而得到头颅和腹部常规序列(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时的CSAD。[结果]头颅前10min内平扫扫描CSAD修正后为2.5489W/kg。第二个lOmin内,轴位三维扰相位快速梯度回波增强扫描时为1.2915W/kg;普通矢状位、冠状位、轴位增强扫描时为2.7146W/kg,为前者的2.1倍。腹部扫描前5min内CSAD修正后为1.5071W/kg,第二个5rain内为0.8940W/kg。[结论]受检者在1.5T磁共振行头颅和腹部扫描的CSAD均未超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制定的安全阈值,但是采用不同的脉冲序列扫描时电磁辐射剂量相差很大。合理选择并优化扫描脉冲序列,缩短检查时间,可有效降低受检者的电磁辐射剂量,防范受检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磁辐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评估浸润性乳腺癌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81例,术前均采用具备双边、四通道乳腺线圈的3.0T MR行DWI,分析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分级、组织学与ADC值的关系。结果 81例患者中,共检出101个恶性病灶,DWI检测到恶性病灶99个,检出率为98.02%(99/101)。肿瘤Ⅰ、Ⅱ、Ⅲ级的ADC值分别为(1.12±0.19)×10-3 mm2/s、(1.02±0.16)×10-3 mm2/s、(0.89±0.15)×10-3 mm2/s,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78,P<0.001)。ADC值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0.450,P<0.01)。结论 ADC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分级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估其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