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特殊情况下利用腹膜透析液行血透可为有效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时间,现将1例报告如下:lits床资料与方法1.l患者男性,35岁,复合伤行胸腔引流术、胃修补术、脾切除术、左肾切除术后3天,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转入我院。入院后因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呼吸机,呼气未正庄给氧。BP:121/60mmHg,HR:10?次/分,双肺闻及湿罗音,血BUN:40.9mmol/L,Cr:691.6mmol/L,无尿3天。1.2材料国产血泵1个,血滤器1支(亚泰公司),腹膜透析液(上海长征制药厂)。1.3操作方法血滤器及管道先用生理盐水1500mL冲洗并排尽气体,再用生理盐水500…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A(B-cell lymphoma/leukemia 11A,BCL11A)基因对γ-珠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沉默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BCL11A基因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定量细胞内γ-珠蛋白基因mRNA水平,分析BCL11A基因对γ-珠蛋白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所构建的4个siRNA表达载体对BCL11A基因表达的沉默率分别为49.7%、55.4%、78.2%和84.1%。将沉默率为84.1%的siRNA表达载体转导K562细胞,K562细胞的γ-珠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较转导对照载体质粒升高了2.4倍。结论:BCL11A基因表达被沉默后γ-珠蛋白基因mRNA水平升高显示BCL11A基因对γ-珠蛋白基因表达可能存在负调控。  相似文献   
3.
<正>青少年患有心脏疾病时,经常会感觉心前区不适,如胸闷、心悸、胸痛,有时还会伴有头晕、气促、容易疲劳等症状,这些症状在长时间熬夜、过度劳累后会加重。剧烈运动后也会因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脏不适的症状加重。如果在静息的状态下仍能感到心脏部位不舒服,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β-珠蛋白基因(AC)n(AT)xTy多态性与其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89例已知基因突变类型的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和110名中国汉族人群健康对照者.抽取所有个体外周静脉血,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序列,经DNA测序确定(AC)n(AT)xTy序列的多态性,分析(AC)n(AT)xTy多态性与其基因突变的关系.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AC)n(AT)xTy多态性单倍型频率的比较,以及同一单倍型患者的不同突变类型发生率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在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存在9种(AC)n(AT)xTy多态性序列,分别是(AC)2(AT)7T7、(AC)2 (AT)8T5、(AC)3 (AT)7T5、(AC)2 (AT)9T5、(AC)2 (AT)8T9、(AC)3 (AT)8T5、(AC)2(AT)10T3、(AC)2(AT)7T5和(AC)2(AT) 11T3,其中(AC)2 (AT)7T7和(AC)2(AT)8T5是常见单倍型.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AC)2(AT)7T7、(AC)3 (AT)7T5和(AC)2(AT)8T9单倍型频率分别为38.8%( 69/178)、11.8%( 21/178)、9.0%( 16/17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4.1%(53/220)、5.4% (12/220)、3.2% (7/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66、4.371、6.093,P<0.05);(AC)2 (AT)9T5单倍型频率为10.1%(18/17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3.2% (73/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91,P<0.01);而(AC)2 (AT)8T5单倍型频率在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5.3% (45/178)和29.1% (64/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18,P>0.05).在(AC)2 (AT)7T7单倍型患者中,codon41/42(-TTCT)和IVS-II-654(C→T)的突变率分别为59%( 10/17)和29%(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82,P>0.05);在(AC)2( AT)8T5单倍型患者中,codon41/42(-TTCT)和IVS-Ⅱ-654(C→T)的突变率分别为29%(4/14)和57% (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33,P>0.05).结论 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的(AC)2 (AT) 7T7、(AC)3 (AT)7T5和(AC)2(AT)8T9单倍型与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存在连锁不平衡.在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携带( AC)2( AT)7T7单倍型和(AC)2(AT) 8T5单倍型患者的主要致病突变分别为codon41/42 (-TTCT)和IVS-II-654(C→T).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80例 ,分别行静脉溶栓治疗和常规治疗各 4 0例 ,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 :血管再通溶栓组心电图ST段下降率为 90 % ,胸痛缓解率为 95 % ,常规治疗组心电图ST段下降率为 12 .5 % ,胸痛缓解率为 17.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血液灌流抢救氯氮平中毒一例的体会湖北医科大学附二院人工肾室毕晓红,乐萍,宋慧文我院1995年12月抢救1例重症氯氮平中毒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5岁,自服“氯氮平”300粒,被家属发现送入急诊室洗胃、输液等抢救措施,病情进行性加重。18小...  相似文献   
7.
宋慧文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95-1396
目的探讨苦参素防治心肌纤维化的效果。方法实验兔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苦参素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置于与脉冲发生器相连的电极建立兔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模型。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兔左心房胶原分数、标准化血管周胶原面积及肌问动脉平均中膜厚度,采用RT—PCR法定量兔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结果经苦参素治疗后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兔的左心房胶原分数、标准化血管周胶原面积及肌间动脉平均中膜厚度分别为0.057±0.029、0.82±0.33和(9.96±0.97)μm,低于模型组的0.112±0.047、1.75±0.48和(15.49±1.51)μm。兔心肌血管周围胶原及间质纤维化明显减少,心肌组织表达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降低了54.4%。结论苦参素具有一定的抗兔心肌纤维化作用,可能具有防治心肌纤维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实验性兔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肺静脉源性房颤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用苦参素进行防治,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水平及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苦参素防治组血清CRP、HA、LN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度明显降低,心肌组织ICAM-1表达水平下降.结论:苦参素可降低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水平,减轻心脏炎症活动度.可能与其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CAPN3基因在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骼肌组织中的剪切变异,探讨用外周血白细胞CAPN3 mRNA进行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抽提正常人外周血和骨骼肌组织中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确定CAPN3基因的cDNA序列,比较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骼肌组织中CAPN3cDNA序列.结果 由骨骼肌组织抽提的RNA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为CAPN3基因全长cDNA,包含全部24个外显子;而由外周血白细胞抽提的RNA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为CAPN3基因非全长cDNA,包含23个外显子,缺失了第15外显子.结论 人的CAPN3基因在骨骼肌和外周血自细胞中存在着不同的剪切方式,若用外周血抽提RNA进行CAPN3基因的编码序列分析时会漏检第15外显子的突变.这提示从cDNA水平分析CAPN3基因突变时应采用患者肌肉组织,而非外周血白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外科修补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转归情况.方法 124例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有11例房性心律失常(房颤和房扑),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评估成人ASD患者术后房性心律失常术前的发病因素及术后的转归.结果按术前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2组房性心律失常组11例;窦性心律组113例.术前发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和ASD缺口面积均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P<0.01和P<0.05).肺动脉压、主动脉压、NYHA分级、房缺大小、左右心房腔大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方式、术中阻断时间、总转流时间及术后干预和治疗方式对房性心律失常转归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成人ASD外科手术前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发病与年龄和ASD缺口面积有相关性,干预和治疗方式对房性心律失常转归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