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的表达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脑水肿程度、神经功能损伤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HICH患者12例为HICH组,取其手术时的血肿液和外周血,测量患者手术前的脑出血体积、水肿体积,同时进行GCS及NIHSS评分,发病3个月后进行mRS及NIHSS评分。于临沂市人民医院收集12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取其空腹外周血,利用ELISA方法检测HICH患者血肿液、外周血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7的浓度。根据HICH组血肿液中CD47的浓度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分析CD47的表达与HICH患者脑水肿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ICH患者的血肿液中CD47的浓度高于患者外周血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0.0001)。CD47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相比,HICH病灶周围水肿程度明显较重、GCS评分明显较低、NIHSS评分明显较高(P<0.05);发病3个月后mRS评分明显较高、NIHSS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 HICH后血肿液中的CD47表达明显升高,并且浓度越高脑水肿体积越大、神经功能损伤越重、发病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越重,即CD47表达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班志娟  宋小洁  李彦莹 《全科护理》2023,(27):3823-3825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经颅磁刺激手段治疗脑卒中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基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行雷火灸联合经颅磁刺激,两组病人均使用膀胱压力容量评定系统进行测定,同时并观察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量表(MBI)评分、膀胱安全容量及残余尿量、24 h排尿日记。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MBI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病人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膀胱安全容量均得到提升,且治疗组病人的膀胱安全容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残余尿量均下降,且治疗组病人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24 h排尿次数、24 h漏尿次数均下降,且治疗组病人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次尿量均上升,且治疗组病人的单次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经颅刺激可有效提升脑卒中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治疗效果,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病人的膀胱功能,有效调节膀胱排尿、储尿功能。  相似文献   
3.
2015年发表的五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证实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AIS血管内治疗的里程碑。而患者能否从中获益源于适应证的严格筛选,强调术前评估的重要性,尤其对侧枝循环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但术前如何更快更准确筛选适宜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一直是研究者探索的难题。本文首先对侧枝循环进行概述,后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资料,围绕体格检查、机体基础状况、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多模CT及多模MRI具体阐述AIS血管内治疗术前评估方法,以期寻找最佳术前评估策略。  相似文献   
4.
腹盆腔感染性病变的CT及US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盆腔化脓性感染与囊肿的CT和US影像特征及其鉴别方法。材料与方法分析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1~80岁,腹盆腔感染性病变CT和US资料。胰周脓肿5例;阑尾及盆腔脓肿各4例;膈下脓肿3例,前列腺脓肿2例及其他脓肿7例。结果CT征象中包膜不规则增厚、包膜增强及外缘毛糙等对鉴别脓肿和囊肿有意义。US对77.2%病例可明确诊断感染性积液。CT和US对腹盆腔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92.5%。CT的特异性为88.9%。结论CT对定性诊断有很高灵敏度和特异性。US声像图征象结合临床表现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患者颅内出血转化(ICH)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我科实施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106例,依据是否静脉应用标准剂量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和非替罗非班组,分析2组ICH类型并观察90 d预后转归。结果:106例AIS患者,1例(0.9%)发生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替罗非班组的高血压、吸烟患者显著高于非替罗非班组(P<0.05),而心房颤动患者远低于非替罗非班组(P<0.001);但2组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sICH)发生率分别为8.5%(5/59)与10.6%(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剂量替罗非班不增加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sICH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