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帕金森病是人类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而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该疾病进行研究,有助于对该疾病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探明其发病机制,寻找可靠的相关生物学标记物,开拓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蛋白质组学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的应用,一方面是通过获取患者本身的脑部组织和脑脊液进行蛋白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制作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获得需要的组织进行蛋白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罕见,但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肝、肺和骨转移,以肝转移最为常见,约有50%患者容易发生肝转移,治疗方式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4—2013年SEER数据库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数据,纳入47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切除原发性肿瘤,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提取患者基线资料和临床特征,研究的终点是总体生存时间。结果 47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组125例(26.3%),非手术治疗组351例(73.7%)。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长于非手术治疗组(χ2=57.649,P=0.001)。将患者分别按照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化程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T1、T2、T3期患者中,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均长于非手术治疗组(χ2=5.543,P=0.019;χ2=11.494,P=0.001;χ2=34.240,P<0.001)。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均长于非手术治疗组(χ2=29.392,P<0.001;χ2=30.722,P<0.001)。组织学分化程度Ⅰ~Ⅱ级和Ⅲ~Ⅳ级患者中,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均长于非手术治疗组(χ2=18.513,P<0.001;χ2=11.219,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1.973,95%CI(1.476,2.637)〕、组织学分化程度为Ⅲ级或Ⅳ级〔HR=3.864,95%CI(2.279,6.551);HR=2.801,95%CI(1.278,6.141)〕、非手术治疗〔HR=4.845,95%CI(2.853,8.226)〕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的手术切除提高了生存率。淋巴结转移和不同T分期与生存率无关,而年龄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对于年龄<60岁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原发性肿瘤切除术应被视为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白内障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运用中文版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对236名白内障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价,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总的健康得分(31.15±19.06)分,普通人群总的健康得分(58.33±22.09)分(P0.001),白内障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普通人群。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是总的视力维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文化程度是眼部疼痛维度的保护因素(P=0.015);性别(P=0.019)、年龄(P=0.002)是日常视力状态维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P=0.025);性别(P=0.031)、年龄(P=0.014)是外出活动维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P=0.011)是社交维度的保护因素;性别(P=0.011)是心理健康维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P=0.006)、年龄(P=0.002)是依赖他人维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内障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普通人群。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和饮酒是影响白内障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