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蛋白1(BRMS1)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分泌IL-1β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分别取4例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及1例正常人(normal)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组织贴壁法分离FLS。用慢病毒法过表达BRMS1蛋白。Western blot检测BRMS1蛋白及核蛋白NF-κB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IL-1β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F-κB核转位。结果RA组FLS的BRMS1蛋白表达较N组明显下调,但NF-κB核转位明显增加、IL-1β分泌明显增加。RA组FLS过表达BRMS1后,FLS核蛋白中NF-κB表达明显减少、IL-1β分泌下降。LPS诱导的NF-κB核转位和IL-1β表达增加被过表达BRMS1明显抑制。结论BRMS1可以抑制NF-κB核转位,从而减少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IL-1β。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分别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改良同轴脊柱内镜操作系统(YESS)技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 收治的 68 例 LDH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4 例。对照组采取 TLIF 治疗,观 察组采取改良 YESS 技术治疗,术后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 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 VAS 评分与 ODI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为 2.94 %,低于对照组的 17.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 LDH 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改良 YESS 技术治疗对缓解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的效果优于 TLIF,同时术 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AO锁骨钩钢板和三重带袢钢板技术治疗新鲜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指标,并进一步在优势组中行相关性分析,探究优势组中影响临床疗效相关因素,为此类疾病手术治疗改进提供借鉴。 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符合新鲜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O组(A组)和三重Endobutton带袢钢板组(B组)。其中A组(n=37,F/M=12/25),平均年龄(41.30±1.02)岁;B组(n=35,F/M=13/22),平均年龄(43.36±1.15)岁。所有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1年均行X线检查。X线中测量喙锁间距、肩锁间距评估手术复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临床疗效。通过Graphpad Prism 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年龄、返工时间、受伤至手术花费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喙锁间距和肩锁间距采用 ±s表示;性别、受伤位侧采用数量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用卡方检验分析,相关性分析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为正相关。 结果72例患者依据12个月随访,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A组术后1 d(46.60±0.41)分、术后1周(65.22±0.45)分和B组术后1 d(51.30±0.39)分、术后1周(75.07±0.35)分相比较,术后1 d和术后1周A组分数均明显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结果提示:A组术后1 d(6.71±0.07)分、术后1周(5.45±0.09)分、术后1个月(3.70±0.11)分和B组术后1 d(5.70±0.10)分、术后1周(3.60±0.14)分、术后1个月(2.00±0.10)分相比较,A组分数均明显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返工时间结果示:A组(7.64±0.10)周明显长与B组(6.01±0.1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提示:B组手术切口长度与术后1 dVAS评分(r= 0.73,P<0.05)和术后1周VAS评分(r= 0.68,P<0.05)均呈正相关。 结论带袢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远期疗效相当,但相较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而言,带袢钢板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伤口外观更好,并且在早期恢复中疼痛缓解、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等优势,在术后早期恢复中,带袢钢板技术通过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患者术后疼痛时间,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近几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有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目的:对国内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的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Foreign Medical Journal Service数据库中1982-01/2011-10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方法;示踪技术"或"bone marrow,labeling,Tracer"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2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示踪技术众多,主要有同位素示踪法、抗原标记法、荧光蛋白标记法、荧光染料标记法、核磁共振对比增强剂标记法、Lac-Z基因标记法、Y染色体标记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选择的标记方法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细胞或机体影响小、标记和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标记时间合适等特点。种子细胞的示踪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需要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30例随机分成2组,各65例。观察组实施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实施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膝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膝关节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虽然在手术时间上较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稍长,但在出血量、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蛋白1(BRMS1)在骨肉瘤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骨肉瘤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8例骨肉瘤组织和8个骨肉瘤细胞系BRMS1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正常成骨细胞系(HOSB)及人骨肉瘤细胞系(OS187、COL、LM7、SJSA、MG63、HOS、SAOS-2、CCH-D)和BRMS1蛋白和AKT1蛋白磷酸化的水平;侵袭小室(Transwell)法检测过表达BRMS1的HOS细胞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较癌旁正常骨组织明显减少。骨肉瘤细胞OS187、COL、LM7、SJSA、MG63、HOS、SAOS-2和CCH-D BRM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成骨细胞HOSB明显降低,而AKT1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HOS细胞过表达BRMS1后,HOS细胞转移能力和AKT1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运用AKT1蛋白磷酸化抑制剂LY294002明显抑制HOS细胞转移能力。结论 BRMS1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HOS细胞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1蛋白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时机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损伤到接受手术时间,将60例ACL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损伤到接受手术时间≤3周,32例)与对照组(损伤到接受手术时间>3周,28例)。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而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膝关节ACL损伤的患者在损伤发生后3周内予以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可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近几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有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目的:对国内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的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Foreign Medical Journal Service数据库中1982-01/2011-10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方法;示踪技术”或“bone marrow,labeling,Tracer”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29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示踪技术众多,主要有同位素示踪法、抗原标记法、荧光蛋白标记法、荧光染料标记法、核磁共振对比增强剂标记法、Lac-Z基因标记法、Y染色体标记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选择的标记方法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细胞或机体影响小、标记和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标记时间合适等特点。种子细胞的示踪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