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评分情况、骨折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病人,采用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病人疼痛,减少并发症,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3.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立  张伟  宋铁鹰  陈强 《河北医药》2007,29(12):1373-1375
"锁骨下动脉窃血"是用于描述与同侧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有关的椎动脉血液逆流.部分同侧锁骨下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患者并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因此,"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ubclavain steal syndrome)实际上应用于描述因同侧手臂运动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既往曾认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患者并不多见,近年随着各项检查手段的进步和普及,对此病的报道明显增多.复习相关文献将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与动脉夹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强  宋铁鹰  孙晓立  苏现辉  侯凯 《临床荟萃》2007,22(20):1456-1459
目的通过对46例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造影诊断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探讨动脉夹层与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的关系、病理特点及经股动脉-肱动脉逆行双路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疗效、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对46例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诊断动脉夹层,采用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技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患者46例。结果造影证实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动脉夹层并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38例,降主动脉内膜下出血(DebackeyⅢ)不典型型并发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8例,植入支架46枚,全部成功,仅4例发生短暂左上肢缺血;支架植入后,造影证实左锁骨下动脉血流方向恢复正常、左椎动脉血流方向恢复正常;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随访2周至12个月,证实支架位置恒定、血流方向正常、无再狭窄。结论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动脉夹层、主动脉内膜下出血可引起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而导致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可靠、操作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5.
孙晓立  陈强  宋铁鹰  苏现辉  张伟 《临床荟萃》2007,22(23):1727-1728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主要引起中枢和周围两组临床症状,其周围症状主要为患侧脉搏弱、患侧上肢麻木和酸胀感;其中枢症状主要是头晕。头晕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除椎-基底动脉本身的病因外,由于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使椎动脉血流发生部分或完全反向血流,形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晕、视物模糊、复视、晕厥等表现,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我们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分析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与锁骨下动脉狭窄和椎-基…  相似文献   
6.
郑中慧  孙晓立  焦保华 《河北医药》2009,31(19):2593-2594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试验组,按GCS评分分为轻型10例,中型35例,重型15例。分别于发病后24h以内,3d,7d,14d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免疫比浊法检测其CRP的血清浓度。结果各试验组均与对照组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试验组间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中型组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P〈0.01),重型组CRP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对CRP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的动态观察可敏感地反映伤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33 ING1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33 ING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用TUNEL法做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脑胶质瘤中p33ING1蛋白表达的总阳性率为90%(28/50),随着胶质瘤恶性度的增高其表达水平下降,而且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指数(AI)呈正相关与细胞增殖指数(PI)呈负相关(P〈0.01)。结论胶质瘤细胞中抑癌基因p33ING1的表达可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过度增殖,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脑水肿和颅内压改变密切相关.目前,高渗盐水的降低颅内压作用已被证实,但其对颅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少见报道.2007年1月~2008年4月,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男,43岁。因"发现枕部肿物进行性增大20 a,肿物破溃出血1 d"于2013年6月16日入院。患者枕部肿物发现时呈黄豆大小,位于皮下,质软,曾在当地县医院手术切除,当时出血较多。之后肿物又出现并逐年增大,经过10 a,再次手术,出血汹涌,肿物未能全切。本次入院前2 a枕部肿物破裂出血,行右枕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术后肿物较前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