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的原因,制定相应控制方法,减少湿包的发生。 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湿包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于2010年1月~2010年8月实施,并与控制前2009年1-12月进行比较。结果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有860个湿包产生,湿包率为0.42%;其中灭菌器、装载、包装、冷却方面的原因分别为31. 63%,33.37%,26.98%,8.02%;采取控制措施后湿包率由控制前的0.37%降至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5,P<0.05)。结论 湿包原因是由于人员技术操作和设备管理方面引起,加强人员操作的规范管理,正确装载,良性运行灭菌器,规范包装,恰当冷却能明显降低湿包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降低待灭菌包包装不规范率。方法:成立专门的品管圈小组,按主题的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步骤实施活动。记录活动前后待灭菌包包装质量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待灭菌包包装不规范率由活动前2.15%逐步下降至0.39%,有显著性差异(X2=149.630 ,P<0.001),活动持续改进期间各阶段间数据比较:包布破损污渍、封包不严密松紧不当、尖锐器械无保护套或不规范,有显著性差异(X2=62.584,70.882,14.302, P<0.001),目标达标率为108.64%,改善幅度为81.86%。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降低待灭菌包包装不规范率,提高了全体圈成员品管圈手法运用、交流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团队凝聚力、改善服务理念、工作积极性、成就感、协作精神。从而更好地保质保量为临床科室和手术室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器械清洗摆放方式对手术器械清洗洁净度的影响。方法 将需要清洗的手术器械随机分成改进组和对照组:改进组用自行设计的可折叠U型架串套并将咬合面向上垂直摆放于清洗篮筐;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关节打开平放于清洗篮筐,两组均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器械清洗后进行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下目测对比观察清洗合格率。 结果 改进组清洗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下目测合格率分别为99.18 %和98.95%,明显高于对照组(96.31%、95.67%),差异显著(P<0.01)。 结论 手术器械用可折叠U型架串套咬合面向上垂直摆放方式能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对于再生医疗器械的感染控制相关对策,以提高消毒供应室提供高质量的再生医疗器械。方法采用回收、清洗、包装、灭菌、无菌储藏以及无菌输送等各方式对医疗器械进行感染的控制,对2011年4月-2013年8月1 000套再生医疗器械包的收集和应用进行感染控制。结果实施再生医疗器械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后,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等与实施再生医疗器械全过程质量监管前相比,实施后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消毒后的器械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再生医疗器械进行全程监管之前的满意度90.00%,合格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所有的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感染控制、消毒供应室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能够改善和提高再生医疗器械的利用价值,保证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以及感染管理规范的文件要求,对消毒供应室加强管理,对比医院感染的控制结果;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灭菌合格率,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灭菌合格率由2008年的96.19%升至2012年的100.00%,清洗质量合格率由95.79%提高至100.00%,各年份之间灭菌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率由4.16%降至2.43%,各年份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规范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