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勇  黄伶  张晓丽  孔祥鸣 《中国肿瘤》2004,13(9):597-598
[目的]观察噎膈方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噎膈方治疗,对照组使用放化疗结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率、对可测量肿块的有效率及生存率.[结果]噎膈方对吞咽困难的缓解率为79.4%,高于对照组的50.0%(P<0.01);噎膈方控制可测量肿块的有效率为45.2%,与对照组(43.8%)相仿(P>0.05);治疗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1%、31%,略优于对照组的72%、42%、15%(P>0.05).[结论]噎膈方治疗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细胞核p27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6年1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保存113例鼻咽癌组织和28例慢性鼻咽炎组织标本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27蛋白在鼻咽癌组织细胞核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慢性鼻咽炎组织相比,p27蛋白在鼻咽癌组织细胞核中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胞核p27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T分级、TNM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 <0.05)。113例鼻咽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5%,细胞核p27蛋白表达阳性者5年生存率为85.9%,阴性者为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细胞核p27蛋白表达水平、年龄、T分级、N分级、M分级和TNM临床分期均影响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HR均>1,P 均<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亦显示:年龄、M分级、TNM临床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均>1,P 均<0.05)。结论 细胞核p27蛋白在鼻咽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促进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并可影响鼻咽癌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痰热清和地塞米松联合头孢氨苄经口给药对放射性肺炎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痰热清中药治疗组(中药组)和地塞米松联合头孢氨苄西药治疗组(西药组),每组均为15只.用6MV-X线直线加速器对大鼠双肺进行单次照射25 Gy.分别于照射后2、4、6周三个时间点,每组各随机取5只大鼠活体观察和取材.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检测细胞因子.取大鼠右上肺组织切片,行HE染色进行光镜观察病理改变. 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于照射后2周出现放射性肺炎改变,第6周时肺间质增厚明显,肺泡腔纤维素渗出.中药组大鼠肺组织放射性肺炎反应相对较轻.模型组大鼠于照射后2周出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6(IL-6)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大鼠血清TNF-α、TGF -β1和IL-6均较模型组低(P<0.05),在照射后第6周时较西药组低(P<0.01) .而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浓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痰热清可抑制致炎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的表达,作用较地塞米松联合头孢氨苄更为显著,是减轻大鼠放射性肺炎反应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4.
参附注射液治疗化疗毒副作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高效抗肿瘤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使用化学疗法治疗(化疗)恶性肿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抗肿瘤药物往往存在较多毒副作用,而合用参附注射液后毒副作用有了明显的改善[1,2].  相似文献   
5.
磁场能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用磁场来治疗恶性肿瘤的报道。近来随着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生物磁学的蓬勃发展,应用磁场治疗恶性肿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磁场对肿瘤抑制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和机制相当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有待于深入探索和研究。现将磁场治疗肿瘤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作用。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43例行单纯化疗,化疗方案相同。2~6个周期后判定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CR+PR+SD)为73.3%,对照组有效率为69.8%,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主要系统的毒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轻(P<0.05)。③化疗后生存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虽不能提高临床疗效,但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在肺癌、食管癌和乳腺癌等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部分肺组织因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表现为急性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约为5%~10%。放射性肺损伤的高发病率限制了肿瘤的放疗总剂量,从而使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下降,部分重度放射性肺损伤明显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8.
食管手术后3例胃管拔出困难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手术后3例胃管拔出困难的处理孔祥鸣陆葆麟1985年以来,断续发生食管手术后拔出胃管困难3例,均为胃食管吻合口缝合操作中误缝所致。因处理方法上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现总结经验、教训报告如下:例1男,48岁。高位胃溃疡行胃、食管下端吻合术。术后第4...  相似文献   
9.
我院为1例左肺下叶及上叶舌段支气管扩张病人作了左肺下叶切除加上叶舌段支气管剔除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咯血10余年入院。病人每日痰量多于100ml,呈脓性,静置后呈“三层”。痰培养多次呈阳性,反复抗炎对症治疗疗效欠佳,症状严重时伴畏寒发热。肺部听诊左下肺可闻及痰鸣音。胸部X片提示左肺下叶及上叶舌段支气管是囊状及往状扩张。纤维支气管镜检,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及下叶支气管开口处脓性分泌物涌出。经控制感染,体位引流排痰等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左肺下叶及左肺上叶舌段支气…  相似文献   
10.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放疗增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放疗增敏剂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改善放疗疗效,是现代肿瘤放疗学研究的方向之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是一类表观遗传学修饰剂,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DNA双链断裂修复、阻滞细胞周期、改善乏氧状态和促进氧自由基产生等多种途径发挥放疗增敏作用。进一步研究基于分子机制的放疗增敏疗效预测标志物,将更利于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