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医学诊疗水平的提高,因为前交叉韧带断裂而接受重建手术的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加,如何避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并发症的发生是运动医学领域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中移植物的获取、骨道钻取、移植物的固定等操作以及术后的恢复过程均可能出现并发症,而术后我们更多关注关节活动度、物理治疗的进程以及恢复运动能力的情况等。因此,正确认识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并发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1 944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崔洁  李志光  罗立勤  孔令跃 《医药导报》2002,21(12):813-814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状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果;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心医院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占32.4%,主要表现为疗程过长、频繁换药、选药不当、无指征用药等,以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不合理用药较多.结论;在临床制定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时,应对患者、病原菌、抗菌药物三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衡量、综合分析,才能做到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膝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单侧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行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前后Lysholm与IKD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并非手术绝对禁忌证,术前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是现在较流行的修复方式。目的:观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因复发性髌骨脱位而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的患者24例(25膝)资料,随访时间2-5年,平均3.1年,观察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CT评估髌骨位置。
  结果与结论:随访结果显示,IKDC 评分优良率为92%,2例(8%)患者再次发生髌骨脱位,需要再次手术治疗,随访时IKDC评分、Tenger评分、Lycholm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果证实,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中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应用可吸收棒固定治疗青少年创伤性髌骨脱位引起的骨软骨骨折在有效康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因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的骨软骨骨折而采用可吸收棒固定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是在2012到2014期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骨软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纳入标准:髌骨脱位伴随骨软骨骨折,年龄小于18岁;排除标准:年龄大于18岁,髌骨脱位以外的原因引起的骨软骨骨折。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MRI检查。本组共纳入15例患者,女性11例,男性4例,平均(14.6±1.8)岁,其中11例患者的骨软骨骨折块来自髌骨,4例患者的骨软骨骨折块发生在股骨的外侧髁。所有15例患者的骨软骨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固定治疗,术后患肢采用石膏固定制动,所有患者的康复均采用统一治疗的方案。使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膝关节运动评分(Tegner)对手术前及随访时的膝关节进行评估,术前和随访时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 结果15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术后经合理康复后15例患者均无并发症的发生,随访时间平均为(2.4±0.7)年,术前评分KOOS(71.2±6.2),IKDC(74.1±6.0),Tegner(4.1±1.7),随访时KOOS评分(86.9±5.8),IKDC评分(88.7±6.1),Tegner评分(5.9±1.6),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6、-6.3、-7.1, P<0.05)。 结论可吸收棒固定治疗骨软骨骨折在有效康复后临床疗效可靠,通过中期的随访,具有较高的骨性愈合率,没有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双滑轮(double-pulley)缝合技术固定肩胛盂前缘骨折(Ideberg Ⅰa型)临床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10例。术前拍摄患肩X光片及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及分型。10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使用double-pulley缝合技术固定肩胛盂骨折。术后3~6个月行CT三维重建评估复位及愈合情况。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owe评分;测定肩关节活动范围;并评估术后肩关节脱位复发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术后平均随访(21.0±2.1)个月。VAS评分由术前1(1,2)改善至最后随访时的0.5(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3,P>0.05);Rowe评分由术前(58±16)改善至最后随访时的(92±6)(t=6.344,P<0.001)。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复发脱位。最后随访时患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角度为(171±7)°,体侧外旋角度为(73±6)°,体侧内旋可触及胸椎T10~T7,与对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无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 结论关节镜下Double-pulley缝合固定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在贮藏中最常见的现象是生霉,生虫,特别是在夏、秋两季,严重浪费了药材资源。我们在实践中用天竺黄对抗贮藏冬虫夏草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新型球轴运动模式铰链膝关节假体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假体磨损仿真的方法及运动方式对假体磨损的影响。方法 基于球轴假体接触力学有限元模型,根据Archard磨损理论,建立磨损有限元模型,以各种运动数据为加载条件,模拟生理活动下膝关节的力学环境,研究球轴假体磨损情况。结果 对于胫骨衬垫,上下楼时平均和最大接触应力均高于步行,上楼时累积磨损体积大于下楼和步行,且磨损均主要发生在衬垫下表面。对于球轴衬套,仅步行时存在短时间接触和磨损,累积磨损体积为0.19 mm3。结论 铰链膝关节假体的球轴运动模式可改善置换后膝关节力学环境,降低衬套磨损,延长假体生存期。有限元仿真可有效预测铰链假体的磨损,为其设计及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肩峰下间隙注射长效激素、盂肱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结合物理疗的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肩袖撕裂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予以肩峰下间隙注射长效激素(复方倍他米松)+利多卡因、盂肱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以及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疗、拉伸训练、主被动的关节活动度练习和肌肉力量练习。所有患者至少经过6个月的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前后使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保守治疗前及随访时的肩关节进行评估。保守治疗前和随访时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 结果共有75例患者经过14~20个月随访,患者的平均年龄(62±11)岁。40%的患者疼痛消失,30%的患者疼痛减轻不需要口服止疼药治疗。70%的患者的日常生活没有影响。保守治疗前UCLA评分(22.1±1.5)、Constant评分(59.2±5.9)、VAS评分(3.9±0.3),最后一次随访时UCLA评分(35.5±1.3)、Constant评分(87.4±1.3)、VAS评分(1.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6、-8.935、-4.136,均为P<0.01)。 结论肩峰下间隙注射长效激素、盂肱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结合物理疗治疗肩袖撕裂的方法对于早期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策略。方法自2011-01—2013-02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28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韧带的股骨侧用Rigidfix横穿钉固定,胫骨侧用Intrafix带鞘螺钉固定,术后15例出现并发症(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肿胀、隐神经损伤),经过积极治疗,采用Lysholm、IKDC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患者术后患膝主动屈伸膝角度接近正常。术后仅1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所有患者Lachman试验征均为阴性,轴移试验均阴性。Lysholm关节评分由术前(45.31±5.36)分提高到术后(85.02±5.13)分(t=-8.91,P=0.005),IKDC评分由术前(40.15±12.16)分提高到术后(82.47±3.52)分(t=-4.23,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并发症并不罕见,需要早期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出现需及时治疗,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