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金标准[1-2]。然而,不同手术方式的使用原则,目前仍存在争议。EMS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明确,是阻碍该疾病治疗的关键。现阶段,EMS的治疗仅仅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或消融合并药物的对症治疗;同时,EMS是一种良性的慢性疾病,主要影响想要保存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健康。因而,腹腔镜手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 )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EM S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丹那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症状缓解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雌二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丹那唑相比,腹腔镜手术联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EM S的疗效相似,不会增加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及临床效果,以期为子宫肌瘤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采用个体匹配,按照1:1比例选取对照,即调查每一个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同时,调查1个年龄相同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对照,搜集并分析围术期应激状态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共搜集170例患者,两组患者平均年龄40.50±10.56岁,生育状态、肌瘤大小、生长部位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两组术中情况的对比,开腹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短、术中剔除肌瘤个数较腹腔镜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和剔除肌瘤最大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情况的对比为,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开腹组短、腹壁手术瘢痕微创;腹腔镜组血清中的应激指标也显著地低于开腹组的E、NE、GLU及Cor,P 均<0.05,差异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波动小、住院总天数少、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感染几率、出血量少、创伤小,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本研究在回顾分析的病例中,开腹组有手术时间短、剔除病灶数量多、住院总费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